江津区推进教育公平取得新成效

13.09.2016  01:07

 

第一,狠抓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创建,促进城乡中小学均衡发展。一是 学校硬件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投入近3亿元实施的52个迎检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白沙中学等5所新迁建学校(校区)投用;新建成10所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22个“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已完成21个。大力实施 “环境整治”和“农村教学点建设”专项工程,广大农村学校面貌一新。投入1.44亿元用于信息技术装备配备,相关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市级标准。 二是 强化干部师资队伍建设。新增教师274名,申报农村全科教师培养计划80名,提拔交流校级干部100余人,交流轮岗教师近400人;培训干部教师8000余人次,师资队伍水平得以提升。

第二,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学生平等就学权益。 义务教育坚持划片招生、就近免试入学、公开公平的原则,不设重点学校和重点班,不招收推优生、保送生、特长生,不以考试方式选拔学生,严禁择校乱收费。全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高中教育坚持“一生一号、一考多录”招生政策和“六统一”招生原则,重点高中招生采用“指标到校”分配办法,每年5所市级重点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属44所初中学校,促进优质生源合理均衡、“中等生”科学分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今年继续分片区安排3所学校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妥善解决了1089名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问题;严格落实我市异地学生参加中考和高考的有关政策,确保随迁子女就学升学“零门槛”。

第三,实施重点教育民生工程,促进教育发展成果公平共享。 大力实施乡村教师关爱工程,区财政自筹资金1.5亿元、覆盖138农村学校的2400余套教师周转宿舍全面建成投用,解决教师住宿难问题;按上限发放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乡镇工作补助、农村学校教师津贴3185余万元,改善乡村教师待遇。实施6所新建成小区与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着力化解热点地区“大校额”“大班额”问题。今年已投入1208.5万元实施“爱心午餐”和“学生奶”工程,惠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8.9万余人次。严格落实各级各类资助政策,学生资助实现学前教育到大学全覆盖;区财政坚持办好生源地贫困(优秀)大学生资助项目,每年自筹资金350余万,资助800余名贫困(优秀)大学生圆梦大学。大力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构建“六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管护长效机制,大力实施“四项关爱行动”,确保全区3.5万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有关举措被《人民日报》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