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江津杜市镇: 一个旅游节 绿了一座山

24.03.2015  11:45
江津区杜市镇太公山种满了花卉苗木,昔日的荒山穷山如今变成了“绿山金山”。  通讯员 吴刚 摄

      发展乡村旅游,究竟能带来哪些效益?江津区杜市镇的案例颇能说明问题:该镇自2011年举办首届太公山花木旅游节以来,短短4年时间,就把一座荒山穷山变成了“绿山金山”。
      几年间,记者先后参加了该镇第一届和第五届花木旅游节。
      第一届花木节是2011年春举办的。当时,上山只有一条土路,因下雨而格外湿滑,多数游客只能步行上山,到了山上,看到的景色多是“土黄色”:荒山,荒坡,以及尚未插秧的水田和大量闲置的旱地。
      据当时的镇领导介绍,他们举办花木旅游节的目的不在旅游,而是为了推销花卉苗木。当时,杜市全镇大约种植了5500亩花卉苗木,因名气小,只能作为一些园林公司的苗木采购基地,附加值低,销售也较困难。
      4年后又一个春天,该镇第五届花木节开幕。3月19日,记者再次上山,看到的是一个绿意盎然、七彩斑斓的世界:杜鹃、梨花、桃花等竞相开放,山间几乎没有一块裸露的地面。上山的路也变成了水泥路。
      杜市镇花卉苗木协会会长姜涛说,该镇位处太公山上的有湘萍、屏麓、月坝、黑滩等4个村,共有土地5000多亩。在2010年时,山上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水稻、红苕,花卉苗木基地只有300亩左右。
      连续几届花木旅游节的举办,打响了杜市花卉苗木的知名度,花卉苗木售价成倍增长。其中,一株红继木的售价就由2011年的0.5元提高到了现在的3.5元。农民的积极性大增,山上的花卉苗木基地面积达到了3000亩。
      大量游客的到来,也激发了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目前,山上种植的各类水果已有2000多亩,基本形成了春日赏花、仲夏采果、金秋垂钓、冬日民俗文化游的乡村休闲旅游格局。
      几年间,太公山荒山变“绿山”,穷山变“金山”。去年,山上4个村的花卉苗木产业实现6000万元产值,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0万元。山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由2010年的7000元,提高到了2014年的1.35万元。杜市镇的花卉苗木基地也由2010年的5500亩,增加到了现在的1.5万亩。

      链接:http://cqrbepaper.cqnews.net/cqrb/html/2015-03/24/content_18247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