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教育系统力促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

14.10.2017  03:05

   

沙坪坝区教育系统始终突出妇女和儿童(具体为女教职工和学生)两大工作重点,切实将“两纲”“两规划”的落实纳入教育整体工作,对照各项指标,重建设、优资源、强保障,不断增强女教职工和学生的归宿感、获得感、幸福感,全面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  

一、多措并举优环境,增强女教职工和学生的归宿感  

一方面,努力优化硬件软件。 近5年,新建、改扩建凤鸣山中学、沙小盛德小学等中小学校、幼儿园50所,新建、改建校舍57万平方米,塑胶运动场覆盖率达100%,“校校通、班班通”建成率达100%,确保基础设施的优质化。组建小学和幼儿园教育集团8个、中学学区共同体4个,优质资源覆盖率小学达到50%、中学100%,确保学习资源多元化。幼儿园增加到235所,小学全面实行学区划片、免试入学招生政策,4所市级重点中学初中部实行随机派位招生,确保义务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化。职业中学开展“五年制”“3+2”“3+4”中职与高职专科、本科分段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确保学生成才路径的多样化。  

另一方面,努力培育先进集体。 区教委以创建先进集体为契机营造和谐友爱的工作学习环境。沙坪坝区首批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验收,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荣获重庆市首届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成果一等奖。区教委被中央授予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获创建重庆市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市级示范区工作先进集体。儿童艺术学校被市人力社保局、妇联评为沙区唯一一个重庆市三八红旗集体,育英小学成功创建为市级巾帼文明岗,目前,教育系统全国、市区级巾帼文明岗已达68所,占中小学的73%。  

二、多点突破添活力,增强女教职工和学生的获得感  

一方面,大力提升女教职工的素质。 按照“维权益、强素质、促发展”的基本思路,组织女教职工学习《妇女权益保障法》《教师法》,教育女教职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开展“卓越杯”赛课活动,搭建五级教师培训培养平台,推行“名师班”“导师制” “名师工作室”等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女教职工终身教育水平。通过巾帼建功活动,倡导岗位练兵、岗位成才、岗位建功,提高女教职工综合素质。教育系统中校级女干部占38.3%、在职女教职工占65.6%、女党员占59.3%、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女性占中高级职称教师总数的63%,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中学研究员、重庆市名师、优秀教师等优秀人才群体中女性占比为41.2%,女性成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另一方面,大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疾病干预计划”等措施提升学生体质,中小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为96.6%。在“固本铸魂、整体育人”区域德育理念的支撑下,扎实将社会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文化、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整体素养不断提升。优秀中职学生毕业一次性就业率达99%。学生年均获市级以上奖项2000余人次,涌现出体育世界冠军曾巧、熊文博,全国少代会代表刘悦婷、沙区文明大使王源等典型。  

三、多方关爱强身心,增强女教职工和学生的幸福感  

一方面,全面关心促进女教职工乐于教育。 以“三八节”为契机开展各项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发送一条祝福短信、开展一次文体活动、组织一次庆祝活动、组织一个关爱活动、组织一次表彰活动)、表彰女教职工中的先进代表、举办素养提升论坛、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开展趣味运动会等。同时,还为女教职工组织健康体检、赠送健康保险、开办健康讲座、解决生活难题、化解家庭矛盾、疏导心理问题,帮助女教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另一方面,分类关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开展“六一”儿童节系列庆祝活动,区四大班子领导开展慰问活动已成为惯例。特别关注特殊群体,义务教育阶段按政策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占比达38%;设立区中小学生重大疾病专项救助基金,及时救助重疾学生;采取随班就读、聋哑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保障残障学生受教育权利;为留守儿童设立“代理家长”“知心哥哥(姐姐)”,实施教师定期家访制度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帮助学生提升成绩和信心;近5年,使用各级各类资助金约3.79亿元,精准帮扶贫困学生35.45万人次。此外,还建成“沙坪坝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中心”,各学校均建有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促进其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