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沙坪坝: 都市农业彰显生态文明之魂

06.12.2015  15:15

      曾家虎峰桃花基地

      歌乐山颐麓欢歌
      中梁开心农场亲子活动
      综合整治后的虎溪河
      凤凰花海
      金沙杏甜杏新品种
            处于主城区内的沙坪坝区,农业的规模虽然不大,却独具特色——都市农业彰显出生态文明之魂。
      “不求最大,只求最特。”沙坪坝区农委主任傅国义说,“沙坪坝区农业发展中所追求的最‘特’,就是把生态文明植入都市农业之中,使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成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之魂。
      沙坪坝区的都市农业是如何彰显生态文明之魂的?
      1、生态农业 闪耀文明之光
      “从表面看起来,农业只是提供农副产品,满足市场供求,但是在生态农业的发展中,却应处处闪耀着文明之光。”傅国义说。
      这如何体现?
      沙坪坝区的都市农业主要布局在“一线一带一河”上。“一线”指“缙云山—中梁山麓线”,主要包括曾家、青木关、回龙坝等镇;“一带”指“歌乐—中梁一带”,包括歌乐山、中梁两镇;“一河”指“梁滩河流域”,主要包括凤凰、西永、回龙坝等镇。
      “这‘一线一带一河’的农业都处在城市之中,因此,生态成为我们发展都市农业的前提。”傅国义表示。这就是说,所有的农业产业都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从生产环境到生产过程、出产的产品都以生态为目标。
      在中梁镇龙泉村的绿瀚·开心农场对所流转来的土地进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以及沟渠路、灌溉管网、育苗种植等现代化农业设施的完善后,达到国家农业部蔬菜标准园标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从环境到种植过程都保证了生态,所生产出的番茄、丝瓜、鲜食玉米和莴笋4个品种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在保证生态的前提下,这一都市农业项目还彰显出文明。农场根据城市人的需求,启动了田园CS、儿童农业科普馆、荷塘渔歌、湿地生态园、果彩缤纷林、动物小王国等9个主题园区的建设,形成了生产、直销配送高品质绿色蔬菜和亲子科普活动等绿色产业发展,把城市文明植入了都市农业中。
      在缙云山脉的曾家镇,根据城市居民对生态的渴求,在清明、虎峰山等4个村的11平方公里面积内,规划建设成都市现代农业园。其中上千亩的荒山已被打造成桃花山,并在桃花园内配套建设起供游客休闲游玩的相关设施,每年有10余万人次城里人到桃花山上享受生态文明。虎峰桃花谷被授予“2014年中国美丽田园十大桃花景观”称号。
      通过生态农业来彰显文明,使沙坪坝区的都市现代农业的内涵得到了延伸,使生态农业与城市文明融为一体,让生态农业闪耀出文明之光。据介绍,目前,沙坪坝区的都市现代农业已按这一要求,建起花卉观光园、水果采摘园、休闲渔业垂钓等都市生态农业园区39个,生态现代农业的面积达6.54万亩,占了全区农业用地的一半左右。
      2、林业生态 开出文明之花
      林业本身就是生态的体现,但如何让林业生态也开出文明之花?
      “把文明的理念融入林业生态中,在林业生态中开展文明的活动。”傅国义说。
      歌乐山镇歌乐村里有一座颐麓欢歌生态园,其面积有2000余亩,这是由绿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的。
      这一生态园把生态、经济、养生、文化、文明主题活动等融为一体,让林业生态开出了文明之花。
      在这2000余亩的荒坡上,2012年7月,合作社通过科学规划,并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栽种了红花桃、歪嘴李、雨水红葡萄、红心猕猴桃、杨梅、蓝莓等10余个品种,建起了有机果园;建成150亩的生态渔业基地,依山傍岭修建了观光步道、环山公路等设施,并把抗战文化融入其中。
        与此同时,还在果园里开展了“我与果树同成长”主题活动,吸引市民前来认养果树,培养保护森林、崇尚绿色的文明理念。目前,由市民主动认养的果树已有上千株。
      保护好林业生态,本身就是一种文明的体现。沙坪坝区境内的缙云山脉、中梁山脉都是重庆主城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在保护这一屏障中,沙坪坝区除严格保护好森林资源外,还制订了歌乐山生态走廊修复规划,对歌乐山、中梁山片区的石漠化进行防治。
      在保护和修复歌乐山、中梁山的生态中,区里发动市民参与其中,提升了市民保护生态的文明行为。近年来,沙坪坝区城市居民和党政干部先后到石漠化片区植树10余万株,在植树中培育起生态文明的良好行为。
      3、水环境保护 彰显文明理念
      “保护和治理好水环境,让农村居民也吃上与城市居民同质的水,是水生态文明的具体彰显。”傅国义说,沙坪坝区在农村水生态保护和发展中,把水环境保护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
      前几年,中梁山和歌乐山上的农民饮水困难。在解决这一难题中,近年来,区里先后投资数千万元,从山下把城市自来水管网安装上山,然后又逐步延伸进农民家中。
      “到目前为止,沙坪坝区已有90%以上的农民吃上了与城市居民同一根管子里的自来水。”沙坪坝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说,城乡一体化的水网延伸,让农民也享受到城市居民的水福利,这本身就是一种水生态文明的体现。
      在彰显水生态文明中,沙坪坝区注重水环境的治理,把保护水环境、水质作为水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青木关镇有一座石花水库,前些年,由于周边的企业和生活污水流入库内,导致水库里的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在整治水环境中,沙坪坝区农委通过对周边污染源的控制,对水库进行清淤等措施,使水库的周边环境得到了保护,水库里的水质得以提升。
      在沙坪坝区,目前已对石花水库、普照寺水库、杨家沟水库等7座湖库以及清水溪、凤凰溪等次级河流进行了水环境保护和治理,保护了湖库、河流里的水不受到污染,让水成为真正生态的水。
      在治理水污染、彰显水生态文明中,沙坪坝区农委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在农业生产中,严格控制了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全面推广了有机肥的使用;对水环境有污染的规模畜禽养殖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从重水利设施建设到水利设施建设与水环境的保护并重,管出不受污染,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质的饮用水,为农产品生产提供没有污染的灌溉用水,这本身就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绿色发展的理念。
      4、生态文明之魂 促进生态经济快速发展
      “都市现代农业有了生态文明之魂,反过来促进的是生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傅国义说。
      生态文明之魂延伸出了生态乡村旅游产业。
      在沙坪坝区凤凰镇,今年通过对502亩花卉种植基地进行生态观光的提升,在基地里新增种了一串红、菊花、薰衣草、仙客来等150余种花卉品种,建成了“花漫大地”四季花卉主题观光园。观光园从9月23日开园以来,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200万元,花卉超市收入超过10万元。
      目前,沙坪坝区以生态文明之魂所延伸出来的乡村旅游景点和景区已有数十个。这些以生态农业资源为基础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今年接待游客的总数有望超过100万人次。
      在生态农业向观光休闲农业延伸中,沙坪坝区还建成了歌乐山天池度假村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绿瀚·开心农场重庆市级科普基地等特色乡村旅游景区和景点。
      生态文明之魂促进了沙坪坝区都市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中梁镇蓝莓谷园有200亩地,在蓝莓种植中是有机种植方式和现代农业种植方式的融合,并与生态观光农业相结合。今年5月开园投产后,实现的蓝莓销售收入超过200万元,门票收入60万元,净利润实现了80万元。
      生态文明之魂促进了农民增收。
                                                                                                                                                                                                                                                                                                                                                                                                                                                                                                                                                                                                                                                                                                                                                                                                                                                                                                                                                  沙坪坝区以生态文明为魂所发展起来的都市现代农业基本上都是通过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方式来进行。在这一新的经营体制中,农民通过流转土地,每亩每年可获得1500元左右的土地流转金收入。同时,也通过在这些现代农业园中打工增加收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沙坪坝区已有近2000名农民成为农业工人,年获工资收入超过2万元。

    链接>>
      “十二五”农村发展成果丰
      在“十二五”时期,沙坪坝区的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成果丰硕,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在“十二五”时期,沙坪坝区稳步推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集体资产量化确权、农村金融服务、农村流通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到2014年底,全区的承包地规模化经营率已提高到42.5%;在全区各街镇全面进行了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试点,并创出了成功的经验。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到2014年底,全区农林牧副渔总产值已从“十一五”末的6.65亿元增加到8.8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7.47%。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已由“十一五”末的8638元增加到2014年的13864元,年均增长率为12.56%。
      农业结构调整推动10大特色农业基地建成。在“十二五”时期,通过优化农业结构,确立了花木、水果、蔬菜三大特色支柱农业产业,并形成了以园区为载体的都市现代农业新格局。全区申报成功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1个,创建国家农业部蔬菜标准园1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个,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个、无公害农产品11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2个,形成了10大特色农业基地,基地总规模已达3.4万亩。同时,打造义务植树基地12个。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到目前为止,全区行政村公路通达和通畅率均达100%;农村饮水安全得以根本性改善;农业水利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农村清洁能源得以普及。
      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十二五”时期,通过对生态系统修复、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及整治、人居环境优化及生态示范创建等,使农村连片整治初见成效,“两溪一河”得以综合整治,森林覆盖率达27.5%,建成区绿地率达38%,并成功创建1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
      四大举措促进农民增收
      2015年前三季度,沙坪坝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764元,实现了较快增长。
      在促进今年农民增收中,沙坪坝区采取了四大举措:
      一是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针对市场需求,沙坪坝区通过发展花卉、蔬菜、伏淡季水果、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的效益。今年已新建和改建花卉、水果、蔬菜、水产等产业基地5050亩,使农业产业基地达到3.4万亩。同时,延伸农业观光旅游产业。今年前三季度,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已接待游客79.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20万元。
      二是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在全面落实农村改革政策中,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了10个村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涉及集体资产1.9亿元,通过量化确权,使农民通过股份分红4800万元。同时,通过规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使全区流转土地达7.5万亩,农民人均从流转土地经营权中增收812元。
      三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全面落实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等政策,使全区13111户农户受益,户均享受补贴243元。
      四是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今年,全区新增农民工就业1766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3000余万元。

      链接:http://www.cqrb.cn/html/cqrb/2015-11/20/007/content_1164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