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法院反映金融债权案件呈现新特点

02.09.2015  11:35
  受经济下行压力、基层法院民商事案件管辖标准调整等因素影响,我院受理金融债权案件数量、立案标的总额、单笔涉诉最高额呈大幅增长态势,均为历年之最。2015年1至7月,我院共受理金融债权案件750件,较去年同期增加588件,同比增长达362.96%;立案标的总额4297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622.13万元,同比增长702.44%;单笔涉诉标的额上千万的9件,最高达2241万元,占比1.2%。据统计分析,该院金融债权案件主要呈现以下新特点:一是资金流向相对集中。1—7月,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九龙坡支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九龙坡支行涉金融债权案件共490件,占金融债权案件总量的71.84%,立案标的额12139.82万元,占立案标的额总量的56.52%。案由集中分布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及信用卡纠纷。借款用途主要集中在房屋按揭贷款、车辆按揭贷款及消费贷款。二是小额贷款公司案件增幅较大。作为原告的小额贷款公司金融债权案件从受案数量、立案标的额、单笔涉诉标的额均呈现大幅上涨。1—7月,涉小额贷款公司案件68件,较去年增加45件,同比增长195.65%。受基层法院民商事案件管辖标准调整影响,受理立案标的额上限提高,立案标的额总体提升幅度较大,1—7月,立案标的总额21499.48万元,单笔涉诉标的额达2241万元,标的额上千万的8件,占11.76%。三是金融机构胜诉比例高。原告方为专业金融机构,借款手续齐全,签订借款及担保合同的内容较完备,合同中特别是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约定较为明确细致,发生争议时,法院的裁判依据明晰。审理阶段,被告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及提供的证据基本上予以认可。1—7月,原告方胜诉107件,胜诉率为100%。四是缺席判决数量较多。由于出借人对借款人住址、资信状况、偿付能力发生变化未能及时追踪,直至借款人下落不明或多次逾期后,金融机构才提起诉讼主张权利。进入诉讼阶段的案件多为金融机构未能通过有效方式联系到借款人,或借款人没有偿还能力而有意逃避债务的案件,导致缺席案件58件,占金融债权案件判决总数的54.20%。五是多因素导致执行难。发放贷款时,金融机构放贷审查不细,担保审核不严,催收监管不力,未完全掌握借款人的资金情况;金融机构为降低诉讼成本,多采取“集中诉讼”方式维权,造成追债时机的延误;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经营困难、债务人故意躲债下落不明、瑕疵或价值贬损抵押物变现困难、电子转账查控难度加大、社会诚信意识等因素致执行难度加大,执行兑现率较低。1—7月,此类案件实际到位金额213.87万元,同比减少6105.81万元;实际执行到位率为4.2%,同比下降76.13%。

  为此,建议如下:一是提高源头风险防控能力。加强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格规范不同类贷款的审批手续,严格执行贷款操作规则和制度流程,认真审查合同相对人的真实身份和资信状况,履行风险告知说明义务,坚决杜绝违规贷款,从源头上减少金融风险。二是建立金融机构风险防控体系。强化放贷前的风险评估和审查,着重审查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和担保财产的可变现性;强化对合同履行的跟踪和监督,跟踪借款用途和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强化合同期满后权利救济,对不良贷款及时上门催收,以免错过收款最佳时期。三是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化解银行信贷风险。对担保合同订立后及时办理登记或保管手续,完成抵押登记手续或有效控制质物;发生不良贷款的,依法及时向人民法院起诉或申请强制执行,并申请财产保全,确保取得对抵押物的处置权及分配程序的优先受偿权。四是强化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借款人信贷信息共享,对借款人经济状况及时提供资料、线索,便于承办法官依据借款人经济情况及时判断分析,提高审判效率。金融机构对审判和执行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及时与法院沟通协调,注重类案研究,共同解决问题。 来源:九龙坡法院 责任编辑: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