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消落带治理难 中山杉被淹5个月仍生长良好

18.05.2015  11:49

5月14日,位于万州区沱口的中山杉栽植实验基地,中山杉生长情况良好。记者 郑宇 摄

编者按

近年来,我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战略位置,花大力气加强三峡库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成效斐然。即日起至22日,本报开设专栏,全面深入报道库区在推进生态屏障建设中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和先进典型,以资借鉴。

 

重庆日报讯 (记者 王翔)我市在库区消落带的治理和利用上迈出了重要一步。14日,记者从万州区林业局获悉,经过六年的蓄水淹没试验,该区在库区消落带165—175米栽种的中山杉,仍旧生长良好。由于中山杉木质优良,依托中山杉的大规模推广,未来万州消落带区域有望形成一个近万亩的生态经济带。

三峡库区消落带由于成库面积大、水位落差大、季节性气候反差大,其生态恢复与治理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加快库区消落带生态恢复与治理,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009年初,我们就开始了消落带治理的试验示范。”万州区林科所所长任凭说,随着库区水位的涨跌,万州区域范围内形成了一个近24平方公里的消落带,落差达到30米。考虑到消落带治理的难度,万州首先在170米—175米水位区间进行试验,在万州区沱口长江边,栽种了208株苗高3—4米、米径3—5cm的中山杉大苗。

2012年3月,万州又在新田镇五溪村、瀼渡镇等地的消落带165—175米范围内,栽种了500亩的中山杉试验示范林,分别栽种了米径8cm、4cm、2cm的苗木,探索不同地形淹没条件下,大中小苗的生长存活情况。

每年,我们都对这些中山杉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 任凭说,在中山杉栽种的近六年时间里,每年蓄水后,中山杉都会被淹没,时间最长的达到近5个月。从监测情况来看,大部分苗木生长情况良好:最先栽植的208株仅有4株死亡,成活率达到98%,现已基本成林;第二批栽种的苗木经过三年淹没浸泡试验,仅靠近165水位线附近的小苗存活率稍低,其他中大苗及高层的小苗均生长正常,总的成活率达到80%以上。这基本证明,中山杉在消落带165—175米间的栽种试验取得初步成功,达到成林条件,可逐步推广示范。

同时,中山杉的栽种,还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万州区林业局一负责人说,根据测算,万州境内近24平方公里的消落带区域中,165—175米区域总面积为1.6万亩,适宜栽种中山杉的面积则有9375亩。由于中山杉具有较好的材质,是制作家具的重要原料,因此,随着万州逐步扩大中山杉的栽植范围,在保证消落带治理效果的前提下,适当抚育间伐出的木材,还可产生一笔不菲的收入,逐步形成一个近万亩的消落带生态经济带。

为了加快中山杉的推广,今年,万州除了在武陵镇、溪口乡等地的消落带新造中山杉试验示范林800亩以外,还引进业主,在长坪乡建起了一个400亩的中山杉苗圃基地。该苗圃基地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扦插苗木80万株,满足现今快速提升的中山杉苗木需求量。目前,该苗圃基地已建立起17个中山杉品种的资源圃基地、采穗圃基地、扦插苗床。

由于试验的成功及良好的前景,现在除了万州外,各地对中山杉苗木的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任凭说,今年,前来万州购买中山杉苗木的人非常多,在该区中山杉苗圃基地售出的10万株中山杉苗木中,万州本地项目仅栽植了4万余株,其余的苗木,则被江西鄱阳湖、湖北荆州、开县、云阳等地购买,用于当地的消落带治理和利用试验示范。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