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唐代才女薛涛曾与恋人元稹同游海棠溪?

20.06.2017  14:31

位于南滨路的海棠溪码头。记者 熊明 摄

在“巴渝十二景”中,位于南岸区海棠溪的海棠烟雨分外清幽动人,吸引了众多文人留下诗作。

唐代才女薛涛也曾创作过一首《海棠溪》,清新雅致、委婉细腻。难道长居成都的薛涛真的曾经造访过重庆,在海棠溪畔浅吟低唱?

薛涛,字洪度,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薛涛柳絮才高,一生作诗500多首,然而这些诗歌大多散失,流传至今的有90余首。后人将她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

薛涛16岁入乐籍,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恋爱期间,多情的女诗人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人纷纷仿制,将其称为“薛涛笺”。

薛涛《海棠溪》中“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的诗句,描写出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种满溪畔的海棠一片红艳,犹如春风吹来的片片彩霞,簇拥在溪岸,落英缤纷,鱼儿戏嬉。

相传,这首诗是薛涛与当时如日中天的诗人元稹情到深处,二人结伴同游重庆时的作品。

薛涛是否真的来过重庆?《海棠溪》是否写的就是南岸海棠溪?对此,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鲜于煌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元和四年(809年),薛涛在梓州与时任川东监察御史的元稹一见倾心。”鲜于煌表示,但二人只相处了数月,元稹就调离川地,任职洛阳,“史料中没有关于薛涛到过重庆的记载,说二人同游海棠溪,只是后人美好的想象。

本土学者李正权称,海棠在唐代有着“花中神仙”的美誉,薛涛的《海棠溪》是一首歌咏海棠盛开美艳情景的写景诗,与南岸的海棠溪无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海棠溪的历史已难以考证。《巴县志》记载:“海棠溪,发端南岸山麓,寻源不远,极小溪也。

关于海棠溪名字的由来,《巴县志》的解释有二,一说是因为旧时此处多海棠;另一说是每逢长江涨水时江水倒灌入溪,江波喷发似朵朵海棠。

在清代,海棠溪已经成为文人墨客们的钟爱之处,尤其是下起小雨时,这里烟雾缭绕,宛若轻纱飘扬,令人神往。刘慈、龙为霖、周开丰等诗人都写过大量赞美海棠烟雨的诗歌。

淸乾隆年间巴县知县王尔鉴对海棠烟雨更是极其偏爱,有诗为证:“溪邃怜香国,山容映海棠。轻烟笼晓髻,细雨点新妆。娟秀宁工媚,幽清却善藏……

诗中,王尔鉴把海棠溪比喻成刚刚睡醒的少女,在轻烟薄雾笼罩下梳妆打扮,含颦蹙眉,娟秀动人。

就连外国人也认同他的评价,1896年在重庆出版的英国报纸《黑桥通讯》就称:“重庆城唯有海棠溪一带才是游赏的精华所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城市建设的脚步中,海棠溪的风光逐渐消失。1980年重庆长江大桥通车,海棠溪的车渡、轮渡从此“退休”。此后,海棠溪溪沟被填平,海棠烟雨的美景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

值得庆幸的是,2002年2月,南滨路建成,烟雨公园也于2003年9月竣工。烟雨公园由植物带、海棠花雕塑、观景木平台、音乐喷泉等组成,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海棠溪

——(唐)薛涛

春教风景驻仙霞, 水面鱼身总带花。 人世不思灵卉异, 竞将红缬染轻沙。

重庆日报记者 兰世秋

原标题:唐代才女薛涛曾与恋人元稹同游海棠溪?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