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全面脱贫“摘帽”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13.11.2015  16:09

  近年来,涪陵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年底实现全区全面脱贫“摘帽”这个总目标,锁定63个贫困村整村脱贫“销号”和5.25万贫困人口脱贫“越线”,着力在“扶谁”、“谁扶”、“咋扶”、“长效”方面,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区63个贫困村1222个脱贫项目已全部动工,已竣工项目1045个,占85.5%;未完工项目中工程量过半的有177个,占14.5%;预计所有项目可在11月底前全面竣工;9808户重点贫困户“一对一”干部帮扶率达100%;共计落实到位捐助资金2030万元(捐赠物资折现56.3万元),其中:市商委扶贫集团落实捐助资金550万元,83个区级部门落实捐助资金909.3万元(捐赠物资折现40.3万元),55个企业到位捐助资金358.9万元(捐赠物资折现13万元),114个单位和个人自愿捐助资金212.8万元(捐赠物资折现3万元);通过分类施策,326户723人纳入低保“兜底”,其余贫困户能够在年底实现全部脱贫,63个贫困村实现整村“销号”,实现年底全区全面脱贫“摘帽”的目标。

  一、找准对象,解决“扶谁”的问题

   (一)开展“四定”,找准贫困村。 根据新一轮贫困村整村扶贫检查验收的20项指标,我区制定贫困村贫困程度评估“四定法”,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组织建设等4个方面30项指标按100分制测评评定,把63个贫困村分为重点贫困村(60分以下)、易返贫贫困村(60—84分)和稳定脱贫村(85分及以上)三类,共识别出重点贫困村21个、易返贫困村31个、稳定脱贫村11个。

   (二)开展“四评”,找准贫困户。 一是制定贫困户收入法评估方案。委托国家统计局涪陵调查队围绕养殖、种植、赡养、务工、转移性、财产性等6个方面,确定31项收入测算标准,对贫困户收入按A、B、C、D四类进行分类评测。二是创建贫困户贫困程度“四评法”评估体系。为保证贫困户核查更直观、真实、公平,同时便于操作,建立了基础、生产、劳力、教育等4个方面63项具体指标的100分制测评体系,把贫困户分为重点贫困户(60分以下)、一般贫困户(60—80分)和稳定脱贫户(80以上)三类。通过测评核查,目前全区共有重点贫困户2984户、一般贫困户6824户、稳定脱贫户6546户;在未脱贫的9808户重点贫困户和一般贫困户中,因病致4225户、占43.08%,因弱致贫1778户、占18.13%,因学致贫1676户、占17.09%,因残致贫1401户、占14.28%,因困致贫484户、占4.93%,因灾致贫190户、占1.94%,因其他原因致贫54户、占0.55%。

  二、落实责任,解决“谁扶”的问题。

   (一)强化四支队伍建设。 一是配强村支两委,引导能人治村。二是选派63名处级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三是派驻村工作队。选派252名干部(其中后备干部198名,占比达80%)组成63个驻村工作队。四是为贫困村选派63名大学生“村官”。区脱贫摘帽办与区委组织部共同印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以及大学生村官工作职责、工作纪律和考核办法,严格要求驻村全体干部干在农村、吃在农村、住在农村。形成了“户帮户促”、“党员干部互助队”、“干部接力帮扶”等经验做法。涌现出了王峰等一批优秀第一书记,彭中平、刘斌、王玉娟、杨远亮等一批优秀驻村工作组长,徐忠明等一批优秀驻村工作队员。

   (二)全面落实“七项制度”。 一是落实区领导牵头帮扶贫困村责任制,34位区领导带头帮扶贫困村,每人同时直接联系3户贫困户。二是落实乡镇街道领导责任制,明确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为脱贫摘帽工作第一责任人。三是落实区级部门对口帮扶责任制,83个部门结对帮扶贫困村,每个单位扶持资金不少于5万元。四是落实企业结对帮扶责任制,74个帮扶企业每个捐赠资金不少于10万元。五是落实干部包户责任制,全区组织9000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每位处级干部包2户,每位科级以下干部包1户,每个干部帮扶资金不少于500元。六是落实脱贫摘帽工作“一票否决”制,并将其纳入对区级部门、乡镇街道年度实绩考核。七是落实督查制,严格实行10天一督查1月一通报,并建立脱贫月报制和贫困村项目建设周报制。适时开展行业督查,由十大行业部门主要领导负责,组织行业督导组到贫困村开展项目建设进度、质量监管和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开展了综合督查,由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负责,区扶贫办配合,到贫困村开展督导工作,重点督查项目进度质量、到户扶贫资金兑付、工作队到位情况。区脱贫摘帽办坚持了督查情况周报制,对工作滞后的行业部门和乡镇街道每周进行一次排序和通报。此外,出台了脱贫摘帽考核办法,区脱贫摘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帮扶部门脱贫摘帽工作考核的通知》和《关于强化脱贫摘帽工作考核的通知》。把区级部门的扶贫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了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区委组织部等9个既有帮扶任务又有贫困村项目建设任务的行业部门考核分值为7分,区委办公室等74个只有帮扶任务的单位考核分值为4分;把乡镇街道的扶贫攻坚工作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结果捆绑使用,考核分值为100分,重点考核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脱贫销号贫困村数量、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任务完成情况等5项内容。

  三、注重方法,解决“咋扶”的问题

   (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多方筹集贫困村项目建设资金近5.4亿元。一是全力争取财政投入。市区两级财政投入1.8亿元,其中市级扶贫专项资金近1.3亿元,区财政“兜底”配套6100万元。二是切实加大行业部门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打捆使用区级行业部门资金近8000万元。三是广泛引导社会参与。动员区内80个农业龙头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2.7亿余元,帮扶贫困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二)实施“五个一批”。 针对因病、因灾、因学、因残等不同致贫原因,制定出台建卡贫困户五大分类救助办法,建立帮扶台账,明确帮扶内容和责任人,精准实施低保“兜底”、医疗救助、贫困学生救助与帮助就业一批、产业扶贫、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已兑付到户扶贫资金5599万元,其中:大病救助3785人311万元,城乡居民医保扶持18758人290万元,大病补充保险5.2万人90万元,小额意外保险1.63万人114万元,学费资助3300人数226万元,向贫困户免费发放土鸡19.8万只193万元,帮助贫困户发展早季榨菜6881亩154万元,危房改造827户4165万元,其他到户项目资金320万元。

   (三)抓好“六大工程”。 出台产业发展、人口转移就业、国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道路交通建设、水利设施配套、国土整治、农业综合整治、电网升级改造、互联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以及一事一议项目等11个分类精准扶贫项目建设实施意见,对照整村扶贫“解八难”、“建八有”标准,全面启动贫困村精准项目建设。一是精准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整治和硬化村道46条120公里,新建和整治组道429条703公里;新建自来水厂4座(日供水5000吨)、集中供水池40口(1万立方米)、提水泵站2座,铺设供水管网1517公里,整治渠堰19公里。完成5个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建设垃圾处理池3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座、公厕10座、排污管网10公里,配套垃圾收集桶693个。到今年底,行政村通畅率达100%,撤并村通达率达100%,70%以上村民小组通泥结石路;贫困村相对集中居住点农户饮用自来水到户率达100%,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70%以上,农户用电“一户一表”覆盖率达95%以上。二是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工程。推行“公司+农户”、“订单农业+风险金+保底收购”、“观光园+农家乐”、“工商资本+农户股权+门票分成”等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打造榨菜、蔬菜、畜牧、水果四大产业基地,挑起农村产业扶贫大梁;通过推行“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承包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等专业合作社带动模式,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搭建农业稳定发展桥梁;推行“政府服务+新型农民主体创业+贫困群众融入”、“大户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建园区(新型农民+园区)等大户(新型农民)带动模式,培育农村能人大户,点燃农民脱贫致富希望。63个贫困村已种植早市青菜头2.4万亩,养殖土鸡20万只,发展乡村旅游示范户98户;培育榨菜、柑橘、茶叶、烤烟、花椒等种植业特色村45个,增福土鸡、涪陵黑猪等养殖业特色村11个,乡村旅游示范村7个。三是精准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程。对高山生态扶贫搬贫困户,在落实人均1万元市级以上补助的基础上,区财政再户均补助1.4万元。就地安置和D级危房改造的贫困户,可叠加享受扶贫、建设、财政等补助政策。优先保障贫困户宅基地复垦计划及资金,对上级复垦资金未到位的,由区财政全额垫付给已完成复垦任务的贫困户。到今年底,整治D级危房827户,硬化安置点院坝4577平方米,修建堡坎926立方米,累计建成集中安置点151个,改造农村危旧房6000户,搬迁安置贫困户5100人。四是精准实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新建便民服务中心17个8371平方米,整治便民服务中心39个6987平方米,贫困村公共服务中心标准化率达100%。五是精准实施培训转移工程。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万人次,贫困村“两后生”及劳动力培训率达100%。推进扶贫扶智行动,实现职教扶贫“雨露计划”全覆盖。对无法通过市场渠道就业的贫困户中高职毕业子女,优先使用公益性和国营企业岗位予以过渡性安置。六是精准实施社会保障工程。对参加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困难的建卡贫困户由财政全额代缴相关费用。贫困户城乡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和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商业保险覆盖率,以及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享受农村低保率均达100%。

   (四)强化舆论宣传工作。 一是机制引领营造工作新格局。成立新闻宣传领导小组,制定宣传方案,开设专栏专题,选调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骨干力量参与,形成“制度支撑、阵地铺垫、上下联动”的脱贫摘帽新闻宣传工作新格局。二是突出重点唱响工作主旋律。组织新闻记者深入一线捕捉新闻题材,第一时间和多角度、全方位报道各单位在联系帮扶、项目规划、培训转移、资金扶持、销售带动、社会保障“六到户”,着力解决稳定增收、便捷出行、安全饮水、住房改造、素质提升、看病就医、子女上学、公共服务等“八难”方面的举措。三是典型宣传凝聚工作精气神。注重挖掘提炼脱贫摘帽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先进经验,先后推出“电子商务进村贫困户土特产不愁销”、“脱贫项目进度表上墙群众摘帽热情高”等报道,并就江北街道、义和镇、武陵山乡等地的精准扶贫,珍溪镇、马武镇等地的帮扶结对进行详细宣传,全方位展示全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服务基层、真抓实干做好脱贫摘帽工作的精神风貌。各乡镇街道、区级各行业部门共上报扶贫攻坚信息1204篇,区脱贫摘帽办共编发《脱贫摘帽专报》45期,采用信息521篇;《巴渝都市报》、《涪陵手机报》等区内媒体累计刊载(播)稿件570余篇;向重庆市委、市政府,市扶贫办上报信息15篇,采用8篇,《重庆日报》、《重庆扶贫》刊载了《涪陵:建长效脱贫机制,保证扶贫攻坚质量》等专题稿件4篇。

  四、建章立制,解决“长效”的问题

   (一)建立干部帮扶长效机制。 出台了《关于开展“联乡帮村包户”扶贫行动建立干部帮扶长效机制的通知》,把对已脱贫和新增贫困户至少帮扶3年作为帮扶工作的一项政治任务与责任,并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建立完善全区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开发电脑、手机等终端功能软件,通过短信、邮件、微信、QQ等形式,及时把贫困户信息反馈给帮扶责任人,确保帮扶不脱节、不脱钩。

   (二)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出台了《涪陵区农林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制定了“对建卡贫困户种植榨菜、养殖土鸡给予补助;农业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发展对建卡贫困户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优先将建卡贫困户土地入股;龙头组织涉农资金产业补助40%的资金作为贫困户入股金;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内、3年以下、基准利率、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支持,财政给予贴息”等支持政策。积极探索合作制、股份制、合同制、代种代养制、资产收益制等扶贫带动发展新机制新模式,建立到村到户的融资、营销、项目三大平台,重点支持打造贫困村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特色种养等扶贫产业。

   (三)建立分类救助长效机制。 区委、区政府印发了《涪陵区建卡贫困户分类救助办法及方案》(涪陵委办发〔2015〕15号),贫困户分类救助工作已全面展开。一是建立因学致病救助长效机制。对建卡贫困户子女在民办中职上学学费超过2000元的予以全免,全免普通高中学费(市级重点800元,其他普通高中500元),对建卡贫困户大学生专业特别的给予专门资助;对建卡贫困大学生就业有困难的,由区人力社保局在区内国有企业和公共岗位协调安排就业。二是建立医疗救助长效机制。设立2000万元的因病致贫建卡贫困户医疗救助基金,对因病致贫建卡贫困户重病患者按比例予以1000元—5万元的医疗救助;组织全部因病致贫建卡贫困户患者到当地乡镇卫生院接受区财政支持的“200元体检包”的健康体检;对农村因病致贫建卡贫困户重病患者就医免收门诊挂号费、住院预付金,医保报销后自付部分的住院检查费减免5%、床位费减免20%;因病致贫贫困户重病患者除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政策外,另外享受由区财政出资参保的大病医疗补充商业保险救助。三是建立因残致贫救助长效机制。对建卡贫困户中的持证残疾人,除享受市级补贴外,年内由区财政对每人每月分别给予50元的生活及护理补贴;对考入普通高等院校或特殊教育学院的贫困残疾大学生给予本科每人5000元、专科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入学救助;对在读的2012年及以后入学的贫困残疾大学生给予每人每学年2000元的生活救助。四是建立因灾致贫救助长效机制。对因自然灾害遇难的建卡贫困者家属一次性发放8000元的抚慰救济金;对参加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的遇难者,由保险公司按每名4万元的标准进行保险理赔;对因灾致贫的建卡贫困户家庭,按照每人每天12元的标准给予3个月以内的过渡性生活救助;由区财政为每户建卡贫困户缴纳住房自然灾害险保费200元;对因自然灾害造成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生产自救能力的贫困户,给予2500元—1万元的一次性救助,同时由保险公司按损失情况给予每户最高1万元的理赔。

   (四)建立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长效机制。 出台了《涪陵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分类实施意见》,重点放在提升标准档次、开展绩效评估、加强后续管护等方面,努力放大扶贫项目综合绩效。

   (五)建立扶贫脱贫统筹长效机制。 出台《关于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建立精准脱贫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精准推进涪陵区属国有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实施方案》和《涪陵区劳动就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建立扶贫对象识别管理、结对帮扶统筹机制,卫生计生、人力社保、民政、扶贫等部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以及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资源统筹机制。

  社会扶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