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冬蕴采厚 春获翡翠千——重庆涪陵榨菜种植气象服务工作纪实

24.12.2014  19:03

种撒白露间,移栽寒露田。经冬蕴采厚,春获翡翠千。习风送露走,腌榨土窖坛。育得百味长,开坛万家香。”一首小诗,蕴含了重庆涪陵菜农对于榨菜的感情,浓缩了榨菜种植的历史经验。

涪陵榨菜是一种半干态非发酵性咸菜,与欧洲酸黄瓜、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其原料为学名茎瘤芥的植物,其显著特点是茎部发生变态,形成肥大的瘤状茎(俗称瘤茎),瘤茎经过腌制加工便成榨菜。涪陵素有“榨菜之乡”的美誉,茎瘤芥种植加工已有百余年历史,如今依靠更精细化的气象服务,更精准化的农业技术指导,其种植已由过去的一季变为两季,单位亩产与单位面积经济效益较以前有了明显提高,科技引领增收致富让农户感到心满意足。

产业发展提出新需求

12月9日,记者一行驱车前往位于江北街道二度村的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道路两旁的茎瘤芥地里一片翠绿,生机盎然。

农科院自然科学副研究员、榨菜室副主任王旭祎介绍,农科院的茎瘤芥种植试验田有780余亩,加上对周围农业大户和普通农户的辐射带动,种植面积达到了万余亩。

传统的茎瘤芥种植只有一季,主要用作榨菜加工原料,每年白露时节播种,春节前后收获,但很少作为时鲜蔬菜进入市场。每天11月到次年4月,是时鲜蔬菜最为短缺季节,新鲜蔬菜不仅量少,而且价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户增收,农科院研究培育出了涪杂2号和涪杂7号茎瘤芥,供早季种植,赶在11月上市买个好价钱。

那么问题来了,要利用我们培育的种子达到早收获的目的,这需要对历史气候条件进行分析,来推演出提早播种的适合时间。”王旭祎告诉记者,2010年涪陵区气象局获悉情况后主动进行联系,双方合作对历史气候数据开展分析,并结合当年气候趋势,研究得出早季茎瘤芥适宜播种期为8月20日-25日的结论。气象与农业技术的双重保障下,实验性种植取得成功,作为时鲜蔬菜的茎瘤芥卖出了好价钱。

问题又来了。按传统种植的茎瘤芥在地里快乐地生长,可早季茎瘤芥在11月中下旬收获后至来年大春作物种下前,耕地又闲置了。能否尝试再种一季,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呢?农科院与气象局再次联手合作,在2010年11月早季茎瘤芥收砍后,实验性种植了500亩涪杂8号,结果大获成功,实现了茎瘤芥早、晚两季种植,涪陵茎瘤芥百年来只种一季的历史从此改变。

我们和气象局的合作由来已久,以前我们更多地靠自建的观测设施开展观测,误差较大。气象局的点对点服务,为标准化的栽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田间小气候监测科学、精确,更有利于田间土水肥的精准化管理。”王旭祎很认可两部门的合作成效。

服务融入生产全过程

涪陵榨菜是我区的特色品牌之一,为其种植生产做好气象保障服务,我们是义不容辞。”涪陵区气象局局长田黎如此说。

茎瘤芥的生长与温度和光照条件比较密切,特别是进入瘤茎膨大期时,平均温度在15℃左右,或低于15℃比较适宜瘤茎膨大,并最终长成为经济收获物。”涪陵区气象局副局长况星介绍,气象局和农科院利用大量历史数据资料,分析茎瘤芥的生态适应性与气象条件,开展不同海拔区域气候表象与茎瘤芥两季栽培技术研究,制定出了涪陵区茎瘤芥生态适宜气候区划,分为一季种植适宜区、两季种植适宜区和不适宜种植区。

与此同时,由于早季和晚季这两季茎瘤芥的种植都避开了传统的最适宜播种期,因此其种植对气候条件就尤为敏感。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早季茎瘤芥的种植,播种期提前到8月中下旬,播种后至三叶期期间(18天左右),温光条件适宜(温度20℃左右,光照时数12小时左右),将导致先期抽苔现象明显增大,此种现象的出现将影响瘤茎膨大,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于是,气象局又联合农科院建立起了茎瘤芥先期抽苔预测预警模型,当达到预警阈值,就通知采取遮光和喷灌等措施降温保苗、防抽苔。

田黎说,为做好榨菜气象服务,该局与区农委、区榨菜管理办公室、农科院等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农科院示范基地专门建设了农田小气候站,气象为农服务专家联盟也经常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开展指导。与此同时,区气象局还开发了涪陵榨菜栽培综合服务平台,从日常天气预报到种植区划,从种植技术到产销平台等应有尽有,气象服务几乎融入了榨菜生产的全过程。

两季榨菜创造新效益

我们这是茎瘤芥工厂化育苗示范基地,茎瘤芥年产值在300万元左右。”重庆市栋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管理人员陈永强介绍,以前是靠天吃饭,现在有了气象服务和农业技术指导,茎瘤芥生产工效提高,效益明显。

涪陵的两季茎瘤芥实验性种植获得成功后,经验很快得以推广。全区26个镇街中,除去不适宜茎瘤芥种植的,有16个镇街都进行了两季茎瘤芥种植,累计推广面积458.2公顷,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王旭祎说,开展两季茎瘤芥种植后,第一季平均产量1500公斤/亩,主要做时鲜蔬菜用,平均收购价在1.5元/公斤左右,产值2250元/亩;第二季平均产量2000公斤/亩,主要做榨菜加工原料,平均收购价0. 6元/公斤,产值1200元/亩。单位面积耕地的茎瘤芥总产量较之以往有所增加,农民收入也大幅提高了。

2013年,气象局为我们基层农民榨菜种植生产提供了较全面的专题气象服务,今年的丰收与气象局周到的服务分不开。”这是栋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给涪陵区气象局发来的效益证明。

相关部门、各种植大户等的效益证明也纷至沓来。涪陵区增福乡人民政府反馈,2012-2013年,该乡推广两季茎瘤芥种植23.6公顷,两季合计平均产量3550公斤/亩,平均产值3290元/亩,较之作为加工原料种植的茎瘤芥产值,实现新增效益56.1万元。

有了专业气象服务和专项农业指导,涪陵茎瘤芥种植大户们尝到了甜头,散户的收入明显提高,流转了土地后农户也能共享成果。土地流转户每年除固定收益外,可到茎瘤芥种植基地打工。一位姓陈的婆婆告诉记者,她现在是栋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临时工,按天计酬,种植茎瘤芥期间也有7000元左右的收入。

冬日寒气逼人,但行走在涪陵的田间,你根本不用担心荒芜,绿油油的茎瘤芥一波波地映入眼帘,你会为这般的富有生气所感染。难怪当地人时常用“房子的墙都是用青菜头(当地称茎瘤芥为青菜头)堆起来的”这句话来感谢榨菜的恩赐。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