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科举殿试卷被发现 时间跨越8代皇帝、200余年

06.09.2016  19:40

重图所藏清代科举殿试卷。记者 杨晨 摄

    古装剧中常常会出现“殿试”一词。你对殿试了解多少呢?

    在本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一批跨越8代皇帝、200余年的清代殿试考卷被发现藏于重庆图书馆内。近日,记者走进重庆图书馆,独家探访这批考卷背后的故事。

    81份清代殿试卷弥足珍贵

    “殿试又称廷试,是封建时期帝王选拔国家高级人才的一种规制。”重庆图书馆馆员谭小华介绍,它源于汉唐,定制于宋。“唐代武则天时,曾在洛城殿策试贡士,是殿试的开始。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盛行1000余年的科举制度被明令废止。

    重庆图书馆典藏的这批清代殿试考卷,共计81份,时代上起清初顺治朝(1644~1661年)、下迄清末光绪朝(1875~1908年),共历8代皇帝、200余年,地域范围涵盖四川、浙江、江苏等15个省份,其中川渝籍考生试卷计有37份。

    那么,这批试卷有怎样的收藏价值呢?

    据文献记载,清代的科考举人们完成的殿试卷,统一存入内阁大库。然而经年累月,随着改朝换制,加上看管不善,不少殿试卷要么被吏役偷走,要么被虫鼠吃掉。

    “我馆所藏清代殿试卷,系解放初期由著名教育家傅增湘先生所捐赠。目前国内对于清代殿试卷的收藏,除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南京图书馆以外,成规模的尚不多见。”谭小华说,正因为如此,重庆图书馆所藏殿试卷则显得弥足珍贵。“此批殿试卷数量庞大、跨时长久、地域广泛,保存比较完整,在全国实属罕见。

    李调元亲笔作答的考卷藏于库房

    据考证,这批殿试卷中,考取功名最高的举人是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的进士李调元,他的名次是第二甲第十一名。

    李调元是谁呢?

    说起“唐宋八大家”,大家都知道是四川眉山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兄弟三人,在当时的四川文坛对他们还有“一门三进士”的美誉。

    而比苏氏三进士更胜一筹的是四川罗江县的“一门四进士,两院三翰林”李氏四才子——李化楠(清乾隆七年进士)、李调元(清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李鼎元(清乾隆四十三年进士)、李骥元(清乾隆四十九年进士)。

    据谭小华介绍,李化楠是清代著名大才子李调元的父亲,后面两位则是李调元的堂弟。李门文风之盛,才俊之多,史上实属罕见,一直以来都是罗江人读书求学的好榜样。

    为了追寻才子当年的风采,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重图恒温恒湿的古籍库房。只见该份跨越了250余年的殿试卷原件为册页装,共9开,半叶6行,行24字,开本尺寸为14x47.5厘米,其扉页清清楚楚地写着:

    “应殿试举人臣李调元,年二十五岁,四川绵州罗江县人,由廪膳生应乾隆二十四年(1759)乡试,中式;由现任国子监学录应乾隆二十八年(1763)会试,中式;今应殿试……”(记者 杨晨 实习生 谢诗慧)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