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淤磁器口 城管小哥哥的睡姿让人心疼

21.08.2020  15:54

8月20日早上8点,洪水开始快速退离磁器口古镇,深蓝色和橘红色的制服就涌进了古镇的每个角落。磁器口片区的大面积清淤工作拉开序幕。

截至目前,磁器口古镇管委会和街道已经投入超过400名环卫工人、城管队员和志愿者,在退水过程中开展清淤工作。同时,还有专门人员对上游漂流下来的白色垃圾和漂浮物进行清理检查转运,对被水浸泡的十万余平方米进行清淤保洁。

晾衣杆帮助环卫工们打捞漂浮物

8月19日上午9点,曹友华有气无力地坐在自家的菜摊旁,这是她在磁器口古镇20年里,第一次将自己的菜摊摆上了古镇的石板路。

在她身后的石梯下,一座在洪水中只露出黑色瓦顶的房子,就是曹友华的家和店面。

菜都抢出来了,但是房子没了,我也不晓得好久回得去。”曹友华说。

老板,称菜!”一个装着西红柿和黄瓜的袋子抵到了曹友华面前。

打折卖了,古镇里水电气都没得,菜买回去也没办法弄。”曹友华嘟囔着。

你看我不是来照顾生意了啊,洪水是淹过来了,难道日子就不过了,还不是照样过,菜还不是照样要吃。

面对曹友华的抱怨,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安慰着。

可是转过头看看自己还在江水中泡着的房子,曹友华还是叹了口气。

下午3点,菜摊旁不见了曹友华的身影,帮她看摊的邻居们笑着指了指石梯下方,“看嘛,帮忙去了。

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此时的曹友华正站在石梯临江的边缘,帮着身穿橘红色制服的环卫工人们打捞着江水中的漂浮物。

我喊儿子把屋头的晾衣杆拿下来了,这样他们就可以捞到更远的东西。”曹友华一边和环卫工人们将水里飘来的木板抬上岸一边说,“他们两个人要负责两条巷子的清淤,我反正也没得好多事情做,干脆搭把手。

对头,幸好她来帮我们,现在我们的工作快多了。”磁器口古镇管委会环卫工人宋步芳说,从洪水开始消退到现在,她和同事们一直在打捞杂物,这些杂物有些浮在水面上,有些沉在水底,用扫帚铲子打捞不方便,曹友华拿来的晾衣杆足足有两米长,比扫帚方便多了。

普通的打捞工具,捞不起水里的木板。木板经过洪水浸泡,一小块捞起来就有好几斤,稍微大一点的木板,重达几十斤,要两人抬起来,才能扔到岸上。“这种情况下,什么工具都不顶用,徒手打捞最方便。何况巷子狭窄,除了能借助简易的工具,其他工具也不好施展。”宋步芳说。

晚上9点就可以下班了。”宋步芳说,此时的她,已经在古镇里连续工作了8个小时。

但是,晚上9点,宋步芳的身影还在那个漆黑的巷子里忙碌着,因为洪水退去的速度加快,所以清淤工作不能停下,她和200余名同事19日的班,一直上到了20日早上7点。

400余人清淤十万余平米被淹区

20日早上7点,身着深蓝色制服的市政队员和古镇管委会以及街道的工作人员们,接过了环卫工人们手中的工具,替换下已经连续工作20余个小时的环卫工,加入了清淤工作之中。

这时的清淤,已经到了最为困难的时候,因为更多的淹水区域露出,大量的泥沙开始出现在古镇的各个角落,简单地用扫帚清扫已经无法清除泥沙了。

赤膊上阵,成了磁器口古镇里随处可见的场景,“没得法,洪水带来的杂物太多了,特别是各种大木板,必须得靠人力一块块捡出来,才能开始冲洗路面的工作。”磁器口古镇管委会市政办主任崔恺说,队员们的制服早已经在清淤过程湿透了,所以负责捡漂浮物的队员们,基本都是赤膊上阵。

大扫帚不管用了,铁铲成了人手一只的工具,“铁铲重是重,但是一铲刮过去,基本小一点的杂物都能带走了。

杂物被一一清理干净之后,一支支高压水枪被运到了古镇之中,“水枪压力太大,一个人可搞不定,我们得两、三个人负责一支,才能控制住它。

顽固的泥沙,在水枪喷射出的高压水柱下,被冲离了屋面和地面,跟在水枪后的工作人员,立马举着扫帚,清扫已露出真容的地面。

究竟有多大面积的被淹区域需要清淤?

崔恺说,据不完全统计,磁器口古镇片区需要清淤的面积超过了十万余平方米,“我们400余人已经全员被派到了现场。

400余人面对十万余平方米,这无疑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眼见市政队员和环卫工人们辛苦地忙碌在古镇的各个角落,古镇的居民们回来了,商家们回来了,就连附近的企业,也组织了自己的员工放下手中的工作加入到了磁器口古镇的清淤之中。

而此时,一千余斤消杀用品也被运到了磁器口古镇之内,对磁器口全域洪峰过境期间搬离转移的818户和车库等公共区域进行专业消杀。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晟 范圣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