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六措施狠抓环卫精细化管理

03.08.2015  09:38
      一是强化环境卫生常态管理。 全面加强路面巡查,合理调整人工保洁班次,推行“以克论净、深度保洁”道路作业模式,在月度环境卫生质量报告中引入作业车辆行驶公里数、用油量、用水量等关键性的作业指标数据,从时效、数量、质量上量化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建立量化管理;同时在窗口地区,主要干道,以及学校、医院、市场“三边”地区增配保洁人员,延长作业时段,继续深化清扫保洁日常计划作业和月度集中整治工作,小型机扫车作业向背街支路、人行道延伸,增加机扫覆盖面。半年来累计出动机械化车辆1.26万车次;人机配合冲洗1629次,对重点主次干道组织集中洗街清洗面积约35.11万平方米。
      二是推进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新模式。 从4月开始,在两路口街道中二路社区、国际村社区率先推行由社区居委会已成立的自主物业中心等NGO非营利性组织直接管理社区环卫作业的新模式试点,充分发挥了社区居委会的零距离管理作用以及在入户宣传、低保人员动员、居民清洁费征收、雨篷立体垃圾整治等方面的先天优势,有效提升了社区环境卫生作业质量。
      三是规范垃圾收运管理。 在18座垃圾站安装摄像监控系统,实现实时视频监控垃圾站的运行情况,同时广泛征求周边居民单位商家意见,在垃圾站安装门铃并张贴管理信息公示牌,有效缓解垃圾站倾倒难。在大坪、解放碑片区推进“桶不出门、垃圾不落地,店内存放、定时清运”垃圾定时收运模式的扩面工作,增加垃圾收运频次,减少收运过程造成的污染。进一步规范大件垃圾及装修垃圾规范收运,统一制作标识牌200余块,引导社区居民群众到指定位置投放大件垃圾及装修垃圾。
      四是试行生活垃圾分类。 从年初开始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准备工作,建立区级主管部门、重庆中渝环卫公司、街道(社区)三级管理体制,形成区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本系统垃圾分类的指导和督促检查,重庆中渝环卫公司负责辖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街道(社区)组织发动辖区居民、单位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管理的工作格局。目前拟在化龙桥街道雍江苑小区、两路口街道、上清寺街道分别开展试点工作。
      五是落实公厕精细化管理。 以公厕管理问题整改落实为抓手,强化公厕精细化管理,实现公厕的日常保洁和深度清洁相结合;全区市政公厕全面实行了24小时全天候开放,重新制作并悬挂149座公厕信息告示牌和300张温馨提示标语制作400块男、女厕标识牌,添置飘香除臭等设施,设置《公厕日常管理本》和《服务群众征求意见薄》,用量化标准来规范管理人员的作业流程同时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广泛征求群众建议,进一步促进管理。同时积极推进公厕文化建设,以挖掘区域历史文化元素为突破口,注入健康养身知识、精神文明引导等文化元素,完成了城墙公园、城市阳台等7座公厕软文化建设。
      六是深化  “关爱环卫工,拒绝窗垃圾”有奖举报活动。 该活动开展以来,社会反响良好,取得较好成效,渝中驾乘人员、市民纷纷表示支持、配合、参与该项活动,截止6月,共收到广大市民的举报1515件,经审查核实有效举报为913件,目前已依法查处477个。活动开展以来,渝中区车窗抛物现象明显减少,环卫工人作业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