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半岛 “8D魔幻城市”背后的出行革命
重庆日报客户端消息,指路除了说左右,还得言上下;一楼出去是街道,八楼出去也是街道;路是往天上走的……有网友称重庆为“8D魔幻城市”。
然而,魔幻背后,隐藏着居民出行不便等难题,特别是在两江环抱的渝中半岛,更显突出。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渝中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老旧小区改造、全国文明城区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回应群众关切,在加装老旧楼栋电梯同时,探索通过在公共区域加装电梯等方式,缓解群众“爬坡上坎、双腿打颤”的出行窘境,推进“8D魔幻”背后的无障碍城市建设。
一台公用“爬坡”电梯背后的群众需求
“买个菜,得爬步道到崖壁上头的观音岩主街去,大概有9层楼高。”80多岁的杨付德家住两路口街道中山二路社区,“老了,出个门都难!”
这是个典型的老旧社区,20余栋单体楼位于崖壁之下。11月24日,该社区沿崖壁而建的“阳光电梯”投用,2000余户居民上行到主街不用再爬坡上坎。
这是渝中区首部由政府出资,为方便老旧小区居民出行而建的公用电梯。
▲渝中区华福巷,居民出门便是长长的石梯。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渝中区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半山半岛,很多居民楼都依山而建,居住其间的人们总有爬不完的坡坡坎坎,像中山二路社区这样的地形随处可见。
虽然渝中区暂未统计出相关的具体数据,但记者在连日走访中,已可窥见一斑——
上清寺街道桂花园社区,单轨列车穿楼网红打卡点背后,一片修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住宅,从李子坝站一直延升至鹅岭二厂以上,垂直差近200米。社区书记韩玲告诉记者,辖区幅员面积0.25平方公里,需要爬坡的地方就多达30余处。
“在重庆,除了废腿,其他真没啥毛病。”外地游客李先生从华一坡爬了一路后感慨。华一坡距离解放碑不足2公里,青葱的树木掩映下,布满青苔的石阶沿着坡坎拐来拐去,串联起30余栋老旧居民楼。李先生说:“的确累,但颇具老重庆风情。”
在大溪沟街道华福巷社区,一条长达200多米的梯坎与山城步道联通,最陡的地方坡度接近45°,沿线住着300余户居民。居民去买菜,这些石梯是必经之路。
……
交通出行是绕不开的民生问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渝中区11个街道,79个社区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座谈、网上问政等方式,寻求破解群众“出行累”之道。
▲渝中区张家花园社区,人行步道旁修建的休憩区。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渝中区的老旧社区本就较多,这些地方除了出行不便,还存在着基础设施陈旧、配套滞后等难题。而据了解,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约有11.63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19.76%。在今年各街道、社区梳理的清单台账中,不少居民就针对“爬坡难、出行难”提出意见建议,其中,老年人的需求特别迫切。
资金、后期管护……大规模加装公用电梯面临系列难题
要解决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出门爬坡累”这一难题,像中山二路社区这样修建“阳光电梯”,似乎是最直接的方法。
可“阳光电梯”模式,能否复制到其他有需要的社区?
该社区书记程燕告诉记者,从居民提议到正式投用,“阳光电梯”足足耗费了两年多时间,共花费90余万元。直到今年,区人大通过了代表提议,将该项目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 范畴,才积极协调了帮扶资金。
“所以资金便是第一道坎。”程燕说,在社区坡坎崖等区域加装公用电梯,目前尚没有具体牵头单位,区里也暂未出台统一的实施办法。
重庆伊士顿电梯公司也曾将目光投向公用电梯这片蓝海,可一直没能推进。公司加装部经理阳洋坦言,“谁来出钱?该出多少?很难界定。”
▲渝中区华福巷,人行步道上设置口袋公园、增加座椅等等配置方便市民出行。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渝中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计划参照楼栋电梯加装的补贴政策,在上清寺街道一垂直高差约20米的崖壁加装公用电梯,建成后可缓解100余户居民出行不便难题。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征集居民意见阶段。
即使资金有了保障,电梯如何安装,地形是否允许,也是问题。
在渝中区,不少居民楼栋建于缓坡之上。比如位于人和街小学旁的张家花园片区,200多米的步道从人和街主干道一直向上延伸到山城步道,沿途散落着10余栋老旧居民楼。
“我今年都83岁了,米啊,油啊之类的重东西,只能等周末娃儿来买。”家住步道中段的王婆婆说,“肯定是想要电梯的,但我们也晓得,这缓坡地形,还七拐八拐的,难!”
再者,电梯属于特种设备,安装后如何管理?
“乘坐‘阳光电梯’需要刷卡,每次3角。”程燕说,3角钱只是象征性收费,可用于电梯后期管护,也能让群众更有保护电梯的意识,“我们依托‘党建+物业’,成立了自己的物业公司,安排了专人管护‘阳光电梯’,以保证其能长效发挥作用。”
可否将公共区域的电梯安装推向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
“共享电梯模式?我们暂时没有考虑!”渝中区住建委提升科负责人王净怡向记者分析了个中原由:一是质量得不到保障;二是后期管护存在漏洞;三是共享电梯收益周期太长,“其他城市也曾推出过共享电梯,但大多烂尾。”
▲渝中区华福巷社区,石梯上增设扶手栏杆方便市民出行。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或可探索“公私联合”模式
“应从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上下功夫,摆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线性思维。”有专家表示,除了依赖于政府买单建设公共设施,还可发挥社会多元主体合力,加大商场、写字楼等商业电梯的开放程度,使商业电梯尽可能多地发挥公用电梯的作用。
今年,还有人大代表建议,创新电梯管理模式,畅通微循环,在各楼宇间形成共建共管、互动互联的电梯网络,让老旧楼栋加装的电梯投入,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譬如,目前老旧楼栋加装的电梯都是“谁出钱,谁受益”,仅限于本楼栋居民使用。但这些电梯中不少都可以从“下面的街道”直达“上面的街道”,能否考虑让该楼栋以外的居民也可使用该电梯?
“我们也正在探索类似的‘公私联合’加装模式。”王净怡称,原则上是准备将公用和楼栋私用电梯相结合,即让老旧楼栋加装的电梯对外,让其承担一部分公用电梯的职责。但之前楼栋加装电梯的资金来源都是政府补贴一部分、居民自筹一部分,如果要用于公用,还涉及到资金如何筹的问题,管护主体也发生了改变,“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方案。”
▲中山二路“阳光电梯”建成投用,2000余户居民上行到主街不用再爬坡上坎。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构建“十分钟生活圈”,另辟蹊径缓解爬坡难
如果硬件设施暂时无法解决,可否从软件提升上下功夫,将更多便民服务搬进社区?
“如果坡坎上能有个生鲜小超市,也要方便些。”家住大溪沟街道华福巷社区的黄咏秀就说,“虽然最近的永辉超市只有300多米,但因为要爬这个坡坡,往返一趟就得个把钟头。”
据了解,渝中区在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中,很重要一项工作就是构建“十分钟生活圈”。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购置、置换、租凭、征收以及充分利用低效空间等方式,打造一批社区菜市场、养老站、托幼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便民场所,不断补充完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王净怡介绍,目前,渝中区各社区已基本实现“十分钟生活圈”全覆盖。
“受地形地貌影响,爬坡上坎也是重庆老城区的特色。要实现‘爬坡不费劲,生活更便捷’,必须多方联动,多措并举,才能有效推进。”渝中区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陈华秋认为。
譬如,今年7月,渝中区交通局便在大溪沟静园至中山四路路口新增了一条单程2.4公里的小巷公交线。去年以来,渝中区已累计开通四条小巷公交,打通了次支道路的交通瓶颈,串联起社区、医院、学校、菜市场、轨道、公交枢纽站等,方便市民出行“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同时,依托老旧小区改造,区住建委还对社区设施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例如在老旧小区坡道增设扶手栏杆、进行无障碍坡道改造、设置口袋公园、增加座椅等休憩设施,让居民“爬累了,能有地方喘口气”。结合无障碍文明城区建设,区里还为各街道配置了履带式爬楼轮椅,方便残障人士、老人出行。
相关新闻
渝中区3000余居民告别“爬楼难”
全区已累计完成107部老旧住宅加装电梯
12月13日,记者从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老旧住宅加装办获悉,自2017年,渝中区在全市率先启动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以来,已完成107部老旧住宅加装电梯,让3536居民告别“爬楼难”。
作为重庆老城区、建成区,渝中区老旧住宅楼宇较多,且基本上没有电梯,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老楼安新梯”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点民生项目,然而,受制于渝中“8D魔幻城市”的地形地貌,不少老旧楼栋高低不一、参差不齐,这使渝中老旧住宅电梯加装工程尤为困难。
“有的楼栋因间距过于狭窄,或占用消防通道,无法安装电梯;其次是居民意见不统一,有的楼栋加装电梯后因影响底楼采光,或侵占公用资源,难以推进。”渝中区加装办负责人申晓力说,在渝中区1700余栋老旧单元楼中,仅有600余栋单元楼具备良好的电梯加装条件。
为此,渝中区围绕“政府引导、居民主导、街道担当、部门协作”的工作思路,出台了《渝中区老旧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渝中区老旧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资金保障方案》。凡辖区未纳入征收范围、7层及以上未设电梯的住宅,在满足可行性、安全性的前提下,经得本楼栋2/3以上的居民同意后均可申请加装电梯。
电梯加装完工后,渝中区政府将按照加装电梯设计、勘查、施工、监理、购置、安装、管网改造等工程总费用的50%予以补贴。“我们的补贴比例是比较高的,而且金额不设上限。”申晓力表示,他们还特别设立了加装电梯工程前期项目经费,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截至目前,全区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共申报立项249个,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798万元。而在电梯的后续保养维护上,渝中区则在69个社区率先探索了“党建+物业”的管理模式,依托社区党委组建物业服务中心,破解老旧楼栋电梯加装后“没人管、没钱管”的难题,保障加装的电梯发挥长效作用。
重庆日报全媒体 周立 左黎韵
原标题:重报观察 | 渝中半岛 “8D魔幻城市”背后的出行革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