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以点带面打开微型消防站建设新局面

20.01.2016  12:19
   本网讯 重庆渝北区把微型消防站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基础消防工作的有力抓手,由政府主导,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强力推进微型消防站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政府主导,加强保障。2015年10月中旬,渝北区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强调部署微型消防站建设工作,将微型消防站建设工作纳入消防工作责任目标考评内容,拟在2016年全国两会前,全区建成100个微型消防站,并结合年度预算安排,将微型消防站建设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要求各地区要立足村、社区实际情况,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建设方案及推进表,明确责任人分片包干推进,将微型消防站建设任务推进任务完成情况细化到月,具体工作细化到周、责任细化到人,每周将工作进度向区政府督查室进行汇报。在经费方面,渝北区财政拨出259万元,按照建设一个,验收一个,补贴一个”的原则实施“以奖代补”措施,以调动各个村、社区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后期管理、人员工资补助经费由镇、街道纳入预算给予保障,确保了微型消防站的正常运行。
  二、明确标准,确保质量。渝北区根据公安部消防局关于微型消防站建设的标准,加强对微型消防站建设工作的技术把关,明确微型站建设标准,即:配备站长、副站长、消防员、消防控室值班员、保安员等5类人员,配齐消防摩托车、灭火器材、防护装备和通讯器材等4类器材,有条件的地方配备消防水车,开展日常防火巡查、开展初起火灾扑救培训演练、开展定期宣传教育培训和开展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等4项工作,24小时值勤。同时,由渝北支队不间断的对全区微型站建设、运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全面掌握建站情况,不断细化完善微型站运行管理的措施、策略,并统一制作了“微型消防站”标志、编排号码、工作台账模板等标识标牌样式,下发到社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确保微型消防站统一规范。
  三、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渝北区以王家街道观月路社区为试点,成立了由小区保安组成的20人微型消防站,配备了一台消防车,实行24小时执勤制度,该微型消防站2015年以来,扑灭社区初起小火6次,开展消防检查200余次,开展宣传活动50场次,工作成效明显,亮点突出。渝北支队按照该微型消防站建设模式和经验,成立了10支帮扶队,实行分片、定点、包干责任制,深入重点单位和社区,就微型消防站建设的人员配备、日常管理、器材保养等工作进行全程帮扶指导。同时,支队还组织召开微型消防站建设工作推进会,通过“实地考查、集中培训、现场示范、案例分析”等方式方法,提高微型消防站工作能力,逐步形成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目前,渝北区已建成微型消防站70个,在2016年全国两会前,渝北区还将继续落实满足建设条件的30个微型消防站。下一步渝北区将把“微型消防站”建设纳入十三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同步实施,进一步优化模式、改进机制,在全区大力建设“微型消防站”,努力为辖区群众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审核人:陈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