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法院四层次助推青年法官成长

24.12.2015  12:02
  渝北法院现有35岁以下青年干警116人,占干警总数56.04%,为应对青年法官占比较高情况,渝北法院始终将青年法官培养作为法院重点工程来抓,并通过创设制度、搭建平台、日常检测、明晰奖惩四个层次助推青年法官快速成长。

   一是创设制度保障青年法官培养。制定《青年法官导师制度实施办法(试行)》,明确目标任务、导师选任条件、培养对象范围、培养内容、方式和任务、设立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了一年的培养周期、规定了考评的主体。自2013年8月实施以来,共培养了2期、32名青年法官,多名青年法官已经成为我院的办案能手和骨干。2013-2014年度培养的11名青年法官在培养年度共结案2280件,人均结案207.3件;2014-2015年度的21名青年法官在培养年度共结案3417件,人均结案162.7件。

  二是搭建平台提升青年法官素质。为提升青年法官素质,渝北法院搭建“法官成长论坛”和《渝北审判》两大平台。“法官成长论坛”既邀请专家学者来院传道授业解惑,也选定主题让干警尤其是青年干警上台演讲再由嘉宾点评、互动。让青年法官开拓视野、增长见闻,锻炼其文字书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胆识,加深青年法官对某些问题的思考。2013年以来,渝北法院共举办“法官成长论坛”7次,其中“司法公开”、“青年法官成长之路”为主题的论坛均以导师和青年法官为发言人。为给青年法官施展才华的舞台,《渝北审判》每个季度出版一期,2013年以来已经出版12期,每期都会刊登该院法官的理论文章和案例分析,其中青年法官供稿109篇,占所有140篇稿件的77.86%。

  三是日常检测掌握实时培养情况。抓好日常培养效果的检测及评估,将青年法官培养领导小组办公室定位为对导师履责情况和青年法官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和管理,类似秘书处的常设机构。专门设计、制作青年法官导师制工作日志,发给每个带教导师和培养对象,督促带教导师和培养对象做好记录,记录培养过程中的点滴,包括培养的方式、方法以及培养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感悟。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日常观察、8场经验交流会以及384次查阅导师和学员的日志寻找优秀的经验或者不足,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四是明晰奖惩督促导师学员尽责。在领导小组下成立评审组,对培养效果进行评估。针对性设立考核细则,定期开展月评、期中检测和年评,对青年法官的庭审、文书制作、卷宗整理等进行检测,力求掌握培养效果。每月在全院公布考评结果。若月评不合格,导师将会失去获得当月专项补助资格,累计达到三次时丧失导师资格。青年法官月评不合格,则会被诫勉谈话,同时需要提出整改措施。如果年评不称职,则带教导师将丧失导师资格,不能继续带教,同时丧失获得每月保留的部分专项补助金(风险金)资格;而青年法官年评不合格,同时需重修一年。对于年评为优秀的带教导师和青年法官,年度个人绩效考核时加3分。凡是有一次月评被评为不合格的,将丧失获得优秀导师或者优秀学员荣誉称号的资格。在两届中,有一名导师带教不认真,一名青年法官接受培训欠缺,在月评中被评为不合格,导师被扣发当月带教专项补贴,由评审组组长进行诫勉谈话,并出具整改意见,同时被通报,青年法官也按前述原则进行了处理。 来源:渝北法院 责任编辑: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