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效果丨渝北:2000亿元GDP背后的创新故事

17.03.2021  06:54

重庆日报消息,2020年,渝北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09.52亿元,成为重庆市第一个突破2000亿元的区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消费拉动服务业、创新驱动成为渝北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引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渝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渝北区R&D(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达到75.46亿元,占GDP比重增至4.08%;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3966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56件。“渝北在全市科技竞争力排行中连续四年第一。

近日,重庆日报记者深入渝北区,探访2000亿元GDP背后的创新故事。

推出“创新52条

2016年,渝北区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生态圈。

一头是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一头是科技创新资源的匮乏。”渝北区科技局局长王文武坦言,渝北区缺乏国家大院大所、高水平科研机构、社会化技术服务不足。他说,“科技局就是要提供科技创新的阳光、温度、空气、土壤等。

2017年,历经70多次修改,渝北区出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生态圈的若干政策》,推出“创新52条”,每年整合不低于3亿元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进行奖励支持。

这52条,详细列出了对培育创新主体、建设创新人才队伍、发展科技创新平台、建立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实施品牌标准专利战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环境的奖励或补贴内容。

比如科技型企业审核入库一次性奖3万元,获认定独角兽企业一次性奖100万元,对首批每家新型高端研发机构集中配置1000万元建设资金,新认定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奖励400万元,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励50万元等。

2017年,重庆市天实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入驻重庆临空智能智造产业园。为研发高端摄像头模组,公司先后投入千万余元建设国内一流的企业级光学测研中心。

3年时间,该公司营业收入从1300万元增加到16亿元。公司副总晏政波称,“产能扩张、增速强劲,就得益于渝北的创新‘土壤’。

培育三大创新主体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渝北区重点科技企业——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再升科技)改造生产线,生产出N95医用防护口罩,填补了重庆的空白。

再升科技取得如此成绩,新型研发机构功不可没。”渝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渝北探索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分离、新建研发机构、传统科研机构改制、企业并购等多重路径,引育研发机构,探索运用产学研模式、市场化机制汇聚高端创新资源,为全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实现传统研发机构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变。

为此,渝北成功引进华大基因、科大讯飞、中科创达等研发实力较强企业,落户设立高端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基地。

现在,重庆纤维研究设计院成为“干净空气”和“高效节能”领域科研领头羊;重庆金山医疗技术研究院在整合行业全球资源方面发挥引领作用;重庆元韩汽车技术设计研究院成功与韩国KOLAO集团实现国际协同创新。

与此同时,渝北区还实施“临空创新人才”“乡村振兴人才”等引才计划,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库”,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成功企业家139名,为渝北创客和科技型企业进行创业辅导、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依托国家信息中心、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联合ARM、微软等知名企业,打造仙桃大数据与物联网创新学院,重点培养大数据产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研发机构雨后春笋般的成长,引来人才的快速聚集。”据统计,渝北区研发机构法人化试点单位达到32家,新建新型研发机构32家,认定为重庆市新型研发机构20家、重庆市新型高端研发机构12家,均居全市第一。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增至10个,市级科技创新基地增至219个。辖区企业先后与中科院、香港理工大学等知名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吸引中国工程院俞建勇院士等知名专家团队和30余名高水平研发人才。“研发机构、科研人才、科技企业等三大创新主体,开始在渝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培育科技企业,渝北还紧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产业开展招商,做大增量,陆续引进中光电、OPPO、中软国际等知名科技企业;另一方面鼓励传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

截至目前,全区已培育科技型企业290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690家。

科技金融解资本之“

2015年,洞见信息公司(下称洞见公司)成立,但一度因为资金问题陷入困境。

科信贷帮了大忙。”洞见公司负责人介绍,“科信贷”400万元信用贷款解了难。现在,公司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6月,公司‘基于AI的大数据网络靶场云平台’新基建项目还进入市发改委重点项目储备库。

科技型企业普遍为轻资产企业,因缺抵押物贷款难。”王文武称,渝北区推进科技财政资金“拨改投、拨改贷、拨改保”改革,成立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争取市财政资金4.68亿元、引进社会资本21.16亿元,与市科技金融集团共同组建科技“种子、天使、风险”投资基金27.73亿元。“探索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2017年,市科技局与渝北区政府按4:6出资比例,共同设立3亿元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简称“科信贷”)担保基金,统一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担保抵押,解决科技型企业担保难题和银行的后顾之忧。

截至目前,“科信贷”通过农商行、重庆银行、工行、农行4家合作银行累计为225家科技型企业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款4.02亿元,据实报销了193.5万元企业担保服务费,没有发生一笔呆账。

2020年,渝北区科技种子基金累计为34家企业发放无息信用贷款达1179万元,天使、风险基金对丹霞生物、康云健等50家企业开展股权投资22.47亿元,推动四通机械、如泰科技等58家科技型企业在重庆OTC科创板挂牌。

科技创新,促进了产业的转型,驱动了产品的升级。如今,渝北全区智能制造发展指数达到62.2,位列重庆市都市核心区第一,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6.4%,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8.33%。

重庆日报记者 彭瑜

原标题:渝北:2000亿元GDP背后的创新故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