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鄂咽喉”在哪里? 这里除了黔江鸡杂还有更多

26.08.2017  14:55

你知道“渝鄂咽喉”在哪里吗?25日,重庆市规划局开设的市民规划讲堂“规划师带你看区县”,第七站来到了黔江。这里山雄水秀,有不少峡谷奇观;这里美食众多,除了黔江鸡杂还有更多好吃的可以品尝。

是带“”字五个区县之一

重庆38个区县中,名字里有“”、“”的不少,有“”的也有五个——黔江、綦江、垫江、江北、江津。黔江,就是其中之一。

黔江区位于渝东南,东临湖北省的咸丰县,南连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北接湖北省利川市,素有“渝鄂咽喉”之称。

地处武陵山腹地,巫山山脉与大娄山山脉交汇地带,地形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坝、河谷、山间小盆地,山地占总面积的85%。

峡谷众多“靠山吃山

黔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脉呈北东至南西走向、与河流基本平行,形成岭谷相间的地貌。

这里算是一块宝地,山雄水秀,植被葱郁,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多种多样。

武陵仙山山势峻峭,奇峰兀立,古木参天,千百年来香火不绝,也给了黔江人民“靠山吃山”的福利;阿蓬江原始幽深,绝壁对峙,带状碧水奔涌向前,也给世人留下了啧啧称奇的峡谷风光;19世纪的地震还创造了小南海地质奇观。

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黔江区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其建筑、穿戴及文化习俗独具特色,形成了悠远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也形成了特有的习俗风尚和传统。

通过土家摆手舞、山歌、铜铃舞,苗族民歌、芦笙、木鼓舞等,可以了解土家族、苗族的传统习俗。

比如在民族服饰上,土家男穿对襟短衣,女穿右祍开襟上衣和头包白帕;苗族喜戴银首饰,包青丝帕。传统婚嫁方面,土家族男女青年喜唱山歌,以歌为媒,传情说爱,女子出嫁时要“哭嫁”,男方娶亲时跳迎亲舞。

新闻纵深》

四次总规拓展了黔江城 成武陵山区重要经济中心

如今的黔江区幅员面积约2402平方公里,分别在1995年、2000年、2007年、2013年4次编制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版总规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重庆直辖后编制了三版规划。

已形成五大组团

重庆市黔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2004年批复),规划中心城区是黔江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渝鄂湘黔四省市边区的商贸重镇,以卷烟和民族风情旅游为主的山水园林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是结合中心城区用地特点和大型基础设施,采取组团式布局形态,以老城片为中心,形成车场片(正阳坝组团)和机场片(张家坝组团),通过“”字型城市交通性干道将各组团连成一个整体。

重庆市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2009-2030)》,规划为重庆市东南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区域的交通枢纽、产业集聚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优良生态环境的山水园林城市。

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一城四组团”的多中心组团式结构。“四组团”即中心城区形成老城区、正阳、舟白、青杠等4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组团;“多中心”即形成2个城市中心(老城商业文娱中心和正阳行政商务中心)和3个城市副中心(舟白文教中心、正阳商贸物流中心和青杠产业服务中心)。

重庆市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2020)》,规划为渝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武陵山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生态宜居城市。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两核五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两核”指老城和新城两大综合性公共中心,是培育和完善区域性公共服务功能的两大核心;“五组团”指老城、正阳、舟白、青杠和冯家五大组团。

带来了三大改变

通过这几次总规,黔江区中心城区有了三大改变。

定位在增强:

不仅要成为“渝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还规划成为“武陵山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地位进一步提升。

职能在丰富:

对产业、交通、文化、生态环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涵也更丰富。

产业方面,从边贸重镇走向产业集聚中心,规划成为区域经济中心;交通方面,从省际交通枢纽规划发展为武陵山区的综合交通枢纽;

文化方面,从发展民族风情旅游为主的城市发展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从山水园林城市走向生态宜居城市。

框架在拉开:

中心城区以老城区为中心,跨越酉阳山(山名)向东跨越式发展新城区。

新城区抓住渝怀铁路、武陵山机场建设等契机,首先依靠2个交通枢纽带动2个组团发展,再南北向进行延伸,多中心扩展。

好玩的》

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

国内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地震遗址

1856年地震运动截断河流堰塞成湖,湖水终年碧绿如玉,全国独有、世界罕见的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地震堰塞湖。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全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市十大标志性景观。

芭拉胡景区

世界最高的城市峡谷

芭拉胡”是土家语的“峡谷”之意,全国乃至亚洲唯一在城市中的峡谷,有亚洲第一峡谷城美誉,是中国唯一以土家语命名的城市旅游品牌。拥有国内唯一跨越七个地质年代的地质区域,全长8公里,峡谷平均深度200米,最高深度达500米。紧紧依托城市,融山、洞、峡、瀑布、湿地、森林、地质奇观、佛教文化、土家风情于一体,是中国西南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黔江国家森林公园

是第二批“中国森林氧吧

黔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黔江区,面积12800公顷,海拔1000-3000米。公园景区以奇、秀、险闻名,山峰秀美,怪石林立,古树参天,物种资源丰富,是保护较好的绿色基因库。同时,又是远近闻名的佛道教圣地。武陵仙山上古木参天,绿叶婆娑,林荫蔽日。溪水涟涟,野花灿灿,至今仍未探查完毕,神秘莫测。

蒲花河

可划船的地下暗河

蒲花河蜿蜒曲折,远处低丘起伏,于濯水镇汇入阿蓬江。轻盈的蒲花河下游河床宽阔,上游由两个高100米以上的天生桥、两个直径达80米以上的大漏斗和一条长近2公里可划船的地下暗河间插连通,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以各种地质奇观取胜。

仰头山

恰如一人对天仰卧

位于黔江城北,山峰形状恰如一个对天仰卧的人头:圆圆的头颅,鼓鼓的额顶,深陷的眼眶,高高的鼻梁,两片厚厚的嘴唇,一副翘着的下巴,微闭双眼,思绪万千,默默地聆听着黔江城的喧嚣繁华。山上层峦叠嶂,林海浩瀚,古木参天;山间沟壑纵横,荆棘丛生,百鸟欢鸣;林中色彩斑斓,幽深迷人,使人感到轻松和谐、宁静淡泊,心灵与自然水乳交融。

濯水风雨廊桥

亚洲第一廊桥

风雨廊桥横跨于阿蓬江上,长303米、桥内宽5米、桥内高8米,分为桥、塔、亭三部分,桥身为纯木制结构,建筑材料之间以榫头卯眼互相穿插衔接,直套斜穿,结构牢固精密。桥上建有三层塔亭,两侧有约百扇可自由开合的雕花木窗。2010年竣工,2013年11月遇火部分被毁,如今的桥为重建。

濯水古镇

渝东南地区最富盛名的古镇之一

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朝,清代后期成为川东南驿道、商道、盐道的必经之路。集土家吊脚楼群落、水运码头、商贸集镇于一体的千年古镇,街巷格局保留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渝东南古镇格局,是重庆旧城老街的典型,武陵山区少有的土家水乡,融合巴楚文化、土家文化、汉文化、码头文化、商贾文化、场镇文化,有独特的民俗文化风情。2012年入选第二批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

灰千梁子

北纬30度保存最好的原始森林

灰千梁子面积广袤,千峰突兀,沟壑纵横,层峦迭翠,原始生态区植被丰富,有乔木上100种,林内有野生动物近200种。主峰大灰千梁海拔高1938.5米,是黔江的最高点。

好吃的》

黔江鸡杂

重庆市著名美食,“鸡杂”泛指鸡的内脏,即鸡心、鸡胗、鸡肠和鸡肝之类。运用土家烹饪方式,将鸡杂与辣椒、泡椒和葱姜蒜同炒,热辣开怀。

武陵山珍

武陵山珍多指用大脚菌、羊肚菌、鸡油菌、九月香等野生珍贵菌类制成的菌汤,营养丰富,被誉为“东方魔汤”、“地球人美食”和“森林药品”。其中姬松茸(巴西菇),俗称老鹰菌,是一种食、药兼用菇类,含丰富蛋白质、糖类等及多种矿物微量元素,被医学界称为“地球上最后的食品”。

珍珠兰茶

起于三国,盛于清朝,以武陵云雾山区独特的富硒绿茶和名贵珠兰花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精制而成,叶嫩绿鲜润,香清雅馥郁,味鲜醇清爽,汤黄绿晶莹,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并出口日本、俄罗斯、阿根廷等国家。

绿豆粉

濯水古镇的绿豆粉在宋代已是“无人间烟火气的素食二十品之一”,其制作技艺已纳入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米豆腐

用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然后加碱熬制,冷却,形成块状“豆腐”。佐料有大头菜、盐菜、酥黄豆、酥花生、葱花等,酸辣可口。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蒋艳 实习生 周雅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