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湖广填四川移民路 读懂今昔重庆人

29.04.2015  04:13

昨日,《君从何处来》一书印制完成,29日正式上市。 重庆晨报记者 胡杰 摄

重庆晨报记者 郎清湘 王寒露 报道

做城市价值的发现者和推广者,这是重庆晨报的宗旨。

去年,重庆日报、重庆晨报推出了大型联合报道《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移民路》,通过重走,让重庆人了解我们来自哪里,去向何处。这是发掘城市价值的一次具体行动。

在重庆晨报创刊20周年之际,这些报道作品结集出版的新书《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移民之路采访纪实》,今天开始在全市各大书城上架开始销售。

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座重庆城和这座城的重庆人。这也是重庆晨报创刊20年,向重庆这座城、向重庆人的献礼之作。

千万人阅读寻根系列报道

去年6月,重庆日报和重庆晨报联合推出了一组为重庆直辖17周年献礼的大型实地采访报道:君从何处来。

采访团队半个月辗转4000多公里,对湖北和重庆10多个市区县进行了采访,刊发报道40多篇,拍摄图片上万张,并通过网络、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进行了立体式的传播,吸引了上千万的阅读量,并引发了寻根热潮。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永才对采访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说,“君从何处来”系列报道是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走转改和文化报道创新,是全市媒体转型升级、品质提升的示范之作。

重庆市报业协会会长、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管洪表示,挖掘重庆移民历史,留住重庆百姓乡愁。这是我们媒体人的历史使命,更是我们这代报人的文化责任。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副总裁、重庆日报总编辑张小良则强调了新闻策划的重要性,纸媒与新媒体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提高了传播的效果,党报和都市报的组合取长补短起到了1+1大于2的效果。

重庆日报副总编辑、时任重庆晨报负责人姜春勇认为,这是一次主题创新型的报道,大主题小视角的切入,抓到了新闻和市民情感的结合点。

新书全景式展现历史全貌

采访纪实》共200多页,超过22万字,采用了300多张历史厚重感较强的图片以及航拍图片。

在内容上,分为序言、引言、麻城孝感乡篇、湖北篇、重庆篇、寻访篇、寻根篇、专家篇、影响篇、传播篇、后记等。

采访纪实》共收录优秀新闻作品共40余篇,讲述了寻访缘起、寻访过程和寻访成果。通过实地“追根溯源”、对当事人细致采访和对史料精细研读、研究,全景式地展现了“湖广填四川”移民事件的历史全貌。

采访纪实》今天将摆放在全市各大书城的显著位置,为突出这本和市民息息相关的书籍,各大书城还将制作视频进行现场推广。

5月1日上午,作为“重庆晨报创刊20周年全媒体大行动”的重要一部分,新书将在大坪龙湖时代天街A馆北广场举行现场签售活动,现场还将设置16幅大型展板,同时,读者还可以和记者聊聊“君从何处来”采访背后的故事。

一声“君从何处来

触碰到千千万万重庆人内心深处

访《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移民之路采访纪实》主编周勇

一声‘君从何处来’?触碰到千千万万重庆人内心深处那个最为敏感的神经。”《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移民之路采访纪实》主编、重庆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昨日接受重庆晨报记者专访时说。

献给重庆3200万父老乡亲大礼

记者:这个活动的意义在哪里?

周勇:在媒体上大规模地报道“湖广填四川”,这还是第一次。这是重庆日报、重庆晨报最接地气,最受平民百姓认可的新闻策划和采访报道之一,是重庆新闻工作者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新作,是献给3200万父老乡亲和重庆直辖17周年的大礼。

所以,这件事足以载入重庆新闻史册,其中的人、其中的事、其中的理,更是弥足珍贵。

湖广填四川”是重庆城市的历史文化根脉,是大多数重庆家庭的集体记忆,因此对于今天的重庆人来说,十之八九都是“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后代。湖北省麻城市,那里是填川移民的“老家”,更是我们重庆移民的“乡愁”所在。

触碰到了重庆人内心深处

记者:你作为这次采访活动的倡导者,这次报道创新之处在哪里?

周勇:去年是重庆直辖17周年,与以往不同的是,两报另辟蹊径,那一声“君从何处来”,触碰到千千万万重庆人内心深处那个最为敏感的神经。

中宣部新闻阅评组专门发简报肯定这次活动,重庆市委宣传部和重庆市新闻工作者协会、重庆市报刊协会也专门为它召开过研讨会。

去年6月18日重庆直辖纪念日时“君从何处来”系列报道达到高潮,我曾经写到:“回眸历史,笑问‘君从何处来’?梦里湖广,麻城孝感。展望锦绣前程,耕耘八万里巴渝,众手梦圆当今重庆”,反映了我对这次系列报道活动的欣喜和赞赏。

随后的一年中,报道所发出的能量持续升温,可以说,“湖广填四川”“麻城”“孝感乡”已经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不但在重庆和湖北屡掀热潮,其影响也迅速扩大到全国。这是有史以来,全国新闻媒体规模最大、动员人力物力最多,对湖广移民历史与现实的第一次集中报道,也是对麻城的一次大规模集中宣传。

在新闻策划的理念上,善于把党性和人民性统一起来,找到了党的机关和人民群众对新闻报道的共同兴奋点;在新闻报道的主题上,善于把中国梦与家国梦统一起来,找到了家国情怀新的凝聚点;从个人的角度讲,寻根问祖,认祖归宗,就是搞清楚自己从哪里来,这就是修身、齐家的基础;从社会角度讲,人人、家家都有了归属感,社会才能安定、和谐,这里的“乡愁”就超越了个人、家族、乡里,而事关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国家的角度讲,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这是相辅相成的。

新书文字活泼方便阅读

记者:这本书有哪些亮点?

周勇:这次新闻作品结集出版,既是为了记录下这个足以载入重庆历史的新闻事件,也是为了反映重庆新闻界、历史学界探索创新的足迹,更是为了表达全市新闻和历史工作者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理念和志向。

首先是采访好,比较深入,我是搞历史学的,还多多少少研究过湖广填四川的历史。但是,这次的寻访有些比我们还深入,尤其是比较具体,如日报的《蜀道难难不住君从湖广来》、《江水长长不过填川路迢迢》,晨报的《麻城孝感乡到底在哪里?》、《光黄古道川鄂盐道 路途艰险难挡入川之心》。

新闻点选得好,文字很活泼,便于现代人阅读。比如《麻城移民进重庆重庆“神仙”到麻城》、《千里俗相近,百年一家亲》等。

此外,版面好和照片好,版面大气,对新闻价值的认识大大深化。航拍运用很好,大气磅礴,把一个平面的故乡变成了立体的山水,顿时鲜活起来。同时,服务的新闻做得也鲜活。

我认为这个题材是重庆的宝贝,是可以常做常新的。我更加希望,新闻界与学术界紧密地携起手来,在还原历史上下功夫,在提炼主题上下功夫,在通俗传播上下功夫,在阐发内容上下功夫,在发掘“重庆乡愁”,讲好中国故事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