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四个精准确保完成攻坚目标

18.09.2015  14:31

  潼南区紧盯2015年底“区‘摘帽’、50个贫困村销号、5万人越线”的目标任务,倒排“时间表”,对症下药、精准滴灌,全区上下形成坚决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浓厚氛围,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摘帽”目标任务。

  一、精准确定扶贫对象

  (一)全面准确调查。以村“两委”和驻村干部的调查为基础,镇街分管领导组织人员入户核实,村“第一书记”再次实地确认,镇街党政主要领导审定,区级领导深入村社和农户家中抽查,全面摸清全区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

  (二)精细严格分类。根据致贫原因及贫困程度,严格对贫困户进行分类,梳理出深度贫困户1484户,巩固提升户1.39万户。

  (三)建立健全档案。印发《潼南区扶贫攻坚工作手册》,建立健全贫困户工作台账,每户档案要求必须包含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包帮责任人等电子和书面档案。

  二、精准落实工作责任

  (一)成立全区扶贫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常务副组长,强化对扶贫攻坚工作领导。

  (二)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由区委组织部选派50名后备干部到贫困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兼任扶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长,做到“不脱贫、不撤离”。

  (三)建立贫困村和贫困户包帮责任机制。针对50个贫困村,建立“一名区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驻村工作队”包帮责任机制;针对巩固提升户,落实“1+1”干部对口包帮责任制;针对1484户贫困户,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落实区级部门、镇街、村三级干部对口帮扶贫困户的“3+1”联系包帮责任制,确保“帮扶不漏户,户户有干部”。

  三、精准破解基础瓶颈

  (一)打通致富路。投入1.37亿元,硬化贫困村村级公路153公里,修建泥结石公路300公里、人行便道322公里,实现每个贫困村畅通和90%以上村居民小组通公路的目标。截止目前,已硬化道路53.6公里,修建泥结石公路113.27公里。

  (二)解决用水难。投入2450万元整治山坪塘273口、打井350口,全面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截止目前,已完成山坪塘整治和打井进度分别达58%、63%。

  (三)确保电力足。优先安排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建设35千伏小渡输变电站,新增配变27台,改造低压线路160公里,提高贫困村用电质量。

  (四)排除危旧房。整合资金,对所有贫困村801户D级危房全部纳入改造;将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与新农村建设、地灾搬迁等相结合,启动集中安置点10个,确保建卡贫困户愿搬尽搬。投入资金6000万元,对40个贫困村的6.8万亩土地进行综合整治。

  四、精准增添发展动力

  (一)着力产业扶贫,实现持续发展。出台《农业产业扶贫实施办法》,设立200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一方面,扶持贫困户自力更生。种植业上,按照田500元/亩、土300元/亩的标准给予补贴;村社干部、种植能手与贫困户联户发展产业,按贫困户承包地面积的150%,给予等额补助,双方各得50%。目前,自主发展农业生产的有213户、种植面积700亩,启动产业基地建设21个、面积5500亩。养殖业上,按照鸡苗6元/对、猪仔600元/头等种苗市场时价标准,给予每户1000元以内种苗补贴。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由规模养殖场代养,按照代养数量给予等额补贴。目前,贫困户养殖鸡、鸭、鹅苗20880只、家畜5720头,落实补助300余万元。

  另一方面,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带动。动员100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通过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在每个贫困村培育1个以上特色产业,组建1个以上专业合作社、培育10个以上农场或种养大户,构建“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目前,在贫困村新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21个、家庭农场10个、种养大户96户,成功引资7500万元,完成土地流转近2万亩。

  (二)推动金融扶贫,保障资金支持。重庆农商行潼南支行等8家金融机构与贫困村签订授信协议,对每个贫困村给予1000万元的扶贫信贷,总金额达5亿元。对贫困户5万元以内的小额贷款,给予全额贴息;对带动贫困户发展的各类市场主体,每捆绑带动1户贫困户承包地或每解决1个贫困户家庭成员稳定就业,给予5万元以内贷款额度贴息。目前,已为252户贫困户提供贷款783万元,获得就业岗位的贫困人员达1200余个。

  (三)引导微企扶贫,培育市场主体。支持贫困户创办或联办特色效益农业类和农村电子商务微企,对产生的电脑购置、服务器租用、物流配送等费用,给予最高1万元的补助。鼓励微企带动,凡是吸纳贫困户的承包地折资入股或用劳务等入股,组建农业公司类或合伙类的微企,享受的创业补助按照贫困户入股额或注册资本份额进行增资扩股;对吸纳贫困户用工的微企,按实际人数给予200元/人/月的补助;对收购贫困户自产农副产品的微企,年收购额达10万元以上的,按3%的比例给予奖励;带动贫困户发展的微企,给予1.5万—10万元的生产经营设备购置补助,并按照不超过同期贷款基准利率50%的标准进行贷款贴息。

  (四)鼓励社会扶贫,形成良好氛围。倡导爱心捐助,以镇街为主体,发动辖区内成功人士、企业老板捐款,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机关事业单位慈善“双日捐”活动和党员“三日捐”活动,目前捐资总额达800万元,已发放300余万元。开展志愿帮扶,将精准扶贫与志愿服务结合起来,精准解决贫困家庭就业、就学、就医、缺劳力等问题,参与扶贫的志愿者已达10000余名。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