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委书记辛国荣谈扶贫:精准施策助15353户贫困户“摘帽”

26.01.2016  10:49

     新华网重庆1月26日电(邵以南)25日下午,重庆市人大四届四次会议“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专题记者会上传出消息,根据《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对象退出检查验收暂行办法》相关规定,经区级验收,截至去年12月10日,潼南全区50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在3%以下,达到整村脱贫标准,15353户贫困户年均纯收入达到10470元,是2001年的9.5倍,越过了国家扶贫标准线,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建章立制:出台“1261”精准扶贫政策措施

    2002年,潼南被确定为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此后,该区扶贫开发先后历经整村推进、整村脱贫、小片区开发巩固脱贫成果、精准脱贫四个阶段。特别是2014年10月起,按照国家新一轮扶贫标准,对精准识别出来的50个贫困村和15353户贫困户、50272名贫困人口,展开了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

    打赢扶贫“攻坚战”,潼南全区动员,构建起“3+1”合力攻坚机制。在明确各镇街的主体责任和部门行业责任基础上,建立“区级领导+部门帮扶集团”包帮1个镇街、“区级领导+驻村工作队+龙头企业”包帮1个村、“区级镇村三级干部+志愿者分队”包帮贫困户的三级包帮联系机制,还从区管后备干部中选派50名“第一书记”,当好贫困群众的好帮手和贴心人。

    潼南区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整合农业、扶贫、林业、交通、水利、国土、建设、环保、金融等各种资源,投放到最需要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区镇村干部总动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行动,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志愿者鼎力配合,形成了产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格局,扶贫氛围浓烈。

    精准扶贫,潼南区制定了“1261”扶贫政策措施。区委书记辛国荣介绍说,“1”就是瞄准“1个靶子”,即50个贫困村和15353个贫困户;“2”就是转动“2个轮子”,:出台《潼南区农业产业扶贫实施办法》和《潼南区贫困救助管理暂行办法》,统筹指导全区产业扶贫和贫困救助;“6”则指探索产业脱贫、就业脱贫、困难救济、教育帮扶、法律援助、低保兜底等6条扶贫门路,做到一户一策,一户多策。“再就是开出10个方子,即结合农村和农户实际,制定出自种自养、联户带动、土地置换、入股分红、托管代养、退地入保、扶持农场、订单采购、贷款贴息、保险补助等10条具体办法和措施。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