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庙古街 留得住乡愁

12.12.2015  14:31

8日下午,一抹冬日暖阳,斜斜地从火神庙的翘角屋檐投射下来,照在陈义德脸上。陈义德静静地坐在屋檐下,望着街上熙来攘往的人流,目光抛得远远的。

今年87岁的陈义德,10多岁时来到铜梁安居镇,就住在火神庙街,以打铁为生。只要天气好,他都端一张小凳,与老伴周良秀并肩坐下,偶有邻人过来交谈两句,更多时候,他们望着游人如织,一言不发。

时光流淌七十年,古镇的旧貌新颜,他都了然于胸。

▶星辉门

◀火神庙

公式火神庙街上三宫林立。

从游客接待中心拾级而上,抬头就能望见星辉门,这是明代建的一座城门。

穿过城门,火神庙街就在眼前。街道不宽,延伸进小镇深处。导游姑娘对安居古镇的掌故烂熟于胸:火神庙古街古建筑特别集中,有全重庆市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座明代县衙,还有多座翰林院。

安居以前有八座城门,现在保留下来的有三座。火神庙街从2012年7月份开始动工修复,尊崇修旧如旧的原则,古老元素得以保留。

贯穿火神庙街的石板路原样保留,要的就是和古城的古意相匹配。

安居古城内有市、区级文物古迹19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宗祠、行会、商会、哥老会群雄林立,“九宫十八庙”璀璨夺目,街巷明清建筑鳞次栉比,琼江、崇德书院香气诱人,湖广、福建、江西、广东等地会馆闻名遐迩。

三宫林立:见证深厚历史底蕴

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首建赤水县,经考证,县府旧址就在安居黑龙半岛,距今已有1400多年。北宋年间,因为战乱,安居撤县。明成化十六年第二次建县,就开始叫安居县。安居这个名字沿用至今。

曾经的安居,地处要冲,商贾云集,形成了“白日千人拱手,入夜万点明灯”的盛况。火神庙街上三宫林立,也印证了安居曾经的繁盛。三宫是指齐安公所、禹王宫、天后宫,三宫依街相邻而建。天后宫又名妈祖庙、福建会馆,始建于明代,由福建士绅集资修建。商船每次出行,船长都要到妈祖庙进香祈福保平安。另一层面,福建商人远离故土,扎根安居,在祈求风调雨顺的同时,祭奠回不去的故乡,留住乡愁。

人文底蕴:培养抗战英杰6594人

安居古城人文底蕴深厚,集古县城文化、巴渝文化、宗教文化、书香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和龙文化于一体。

火神庙街的文庙,曾在1938年-1942年作为黄埔军校校舍。五年时间,培养抗战英杰6594人。

安居出过4位翰林,还有23位进士、200位举人,诞生了仗义执言挽救海瑞的胡尧臣、历经三朝的清代名臣王恕。清朝翰林吴鸿恩,光绪二年的殿试,前三甲全是他的门生,震惊朝野。他回乡守孝三年,在琼江书院担任院长,现在的铜梁中学和巴川中学就是在琼江书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经典越剧《碧玉簪》的故事也发生在安居古城。故事讲述的是清乾隆年间,安居翰林王玉林与尚书千金李月英的爱情故事。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也曾流连于此,题写了“鸢飞鱼跃”,宋代书法家米芾题写的“第一山”石刻,千年不朽。

江枫渔火:两江六岸风光独特

安居古城本是依山傍水,涪江与琼江、乌木溪水汇于城下,唐人有“危城三面水”之句。九十年代初安居电站建成后,形成了“两江六岸”的独特自然风光。在距古城不远处的安居国家湿地公园内,水草丰美,江面如镜,历来是驴友、越野自驾一族的必玩之地。走出火神庙街,步入西街,临江家庭小旅馆林立。

目前,安居古城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安居国家湿地公园,正在全力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15年11月4日,平遥、徽州、阆中、安居四大古城在安居古城举行了“2015年中国四大古城战略联盟年会”,抱团共谋发展。

随着“安居—第四大古城”知名度的提升,将会有更多游人踏上火神庙古街,环顾雕梁画栋,一窥安居古意,记住遥远的乡愁。

本报记者 杨野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