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灾后重建丨被淹的潼南双坝村:马路亮出来了 安置点居民已回家
近日,长江、嘉陵江重庆段遭遇突如其来、历史罕见的洪峰。8月20日,李克强来到重庆考察,第一时间赶赴受灾地区。
考察期间,他趟着泥水走进潼南双坝村,到被洪水浸泡过的村民家中察看受损情况,到集中安置点了解受灾群众生活。在被冲毁的农地和大棚,他询问恢复生产有哪些困难,嘱咐地方负责同志加大支持。
如今,罕见的洪水已经退去,总理探望并牵挂的双坝村,灾后恢复得怎样了?8月24日傍晚,忙碌一天的潼南桂林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芙蓉说:马路亮出来了,安置点的受灾群众也已回家!
女书记变“女汉子”
潼南双坝是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是重庆主城的“菜篮子”。
8月24日,潼南桂林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芙蓉又在双坝村忙了一天,这里是整个潼南乃至重庆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一是要走访了解群众困难,二是要动态推进灾后重建……”王芙蓉打开了话匣子,还有一堆工作要她去忙碌。
8月11-18日,受涪江上游强降雨和来水影响,桂林街道双坝村先后遭受两轮洪水侵袭:道路阻断、庄稼淹没、民房侵蚀,大量低洼地带群众紧急转移,群众生产停顿,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据统计,涪江沿岸的双坝村受灾群众超过8000人。被淹的房屋2261户,占了整个桂林街道被淹房屋的八成,受灾村民住进临时安置点;蔬菜基地被淹约12000亩,农作物损失超过8000万……
8月20日,李克强总理到重庆视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到双坝村察看灾情、看望受灾群众。
当天,桂林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芙蓉陪着总理,向他介绍双坝村受灾的情况。在记者的采访中,辖区一连串灾情数据她信手拈来,能准确到个位数。
洪水渐渐退去,涪江沿岸被淹区域一片狼藉,灾后清淤迫在眉睫。
8月20日下午,当地上千名干部群众拿起铁锹等工具,对屋内、道路、蔬菜基地淤泥进行清理,帮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干活虽然累,但人多力量大,大家干劲足,热情高涨……”王芙蓉说起灾后恢复重建的场景,嘴里吐出不少充满正能量的词汇。
王芙蓉也闲不下来。8月21日,她安排部署完灾后恢复工作,也走进村里挥着铁锹清淤。记者在不少地方看到王芙蓉的身影,有在清淤现场的,有在村民家中走访的,也有帮群众搬东西时的,俨然一个风风火火的“女汉子”。
“一上午清理了三户居民屋内的淤泥。”王芙蓉告诉记者,清理屋内淤泥要先搬出东西再用水冲,十来个人清理一户要一两个小时。“一户受灾特别严重,一户是军人家属,还有一户是留守老人。”
两轮洪水的侵袭,让王芙蓉觉得时间不够用。忙的时候,一连几天早上5点投入上班,深夜一两点才能休息,有时干脆趴在办公桌上打个盹。
“前头几天都没睡啥子觉,真感觉时间不够用。”王芙蓉说。
2235户已完成清淤
8月21日,潼南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8.12”“8.16”抗洪救灾工作情况汇报,并研究部署下一步清淤消杀和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记者了解到,经过潼南干部群众共同奋战,成功实现“不死一人、不淹一车”目标,抗洪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会议强调,当前洪水已退,工作重点应全面转移到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中来,并与“十四五”规划编制紧密结合。
潼南区发展改革委将牵头做好灾后恢复重建方案,抓好事项化、项目化落实,既满足当前所需,又有利于长远发展。
同时,潼南成立区委、区政府专项督查组,对灾后清淤、卫生防疫消杀和镇街部门互帮互助情况进行督促了解,倡导干部群众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投入到灾后重建中去。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双坝的灾后重建中,还有潼南区直部门、各兄弟镇街、武警消防官兵、应急队伍等上千人赶来支援,齐心协力如同过去涪江上的纤夫齐声喊号子。
现场的杂物和腥臭的淤泥覆盖了路面,党员干部们手持扫帚铁锹,分人划块将淤泥、杂物清理完毕后,又利用洒水车、洗扫工具将残淤冲刷干净,并对路面进行了反复清洗。
同时,当地群众也积极开展自救。
“我们村里就这么一条路出去,如果不把路清洗干净,村民不好出来。”双坝村村主任朱席武说。
“22号的时候马路就亮出来了。”王芙蓉告诉记者,清淤首先必须清主干道和村公路,确保群众能安全回家,目前3条主干道共计20多公里已完全清理出来,进出交通秩序已逐渐恢复。同时,双坝蔬菜基地的生产便道也在持续清理当中,目前已清淤13000多米。
记者了解到,在8月22日时,双坝的水、电、气、讯已全部恢复正常供应,村民生活秩序已基本恢复。
“安置点最多的时候有250多人,现在都回家了!”王芙蓉说。
双坝被淹的民房有2261户,到记者发稿时已有2235户的淤泥清除完毕,剩余26户的清淤在进一步推进中。
“他们的房子在低洼地,地势比公路还要低。”王芙蓉说,“淤泥更厚,清理难度更大!”
同时,王芙蓉也提到,这次遭受罕见洪水之后,桂林街道正会同相关部门对被泡房屋进行鉴定,目前统计到有13户民房成危房,其中有6户在双坝村。
"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帮助受灾群众,群众有反应、我们有行动,群众有困难、我们要解决"王芙蓉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郭发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