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点对点帮扶脱贫成效显著 贫困村新变化

26.01.2015  17:56

  华龙网讯(通讯员 肖乾胜)没有公路,没有灌溉条件,没有产业项目,长期以来,这些因素成了丰都县兴龙镇先锋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2011年,先锋村整村脱贫工作启动,村里的基础设施开始完善,村里的产业也开始发展起来,一切都在悄然改变着。目前,该村成功摘掉了贫困村帽子。

  近日,笔者专程来到先锋村,实地感受该村变化,了解扶贫成果。

  老物件纷纷淘汰

  “老婆,赶紧出来帮忙,我家的牛滚到水里去了。”在先锋村采访途中,笔者看见一名村民正在溪沟边拉牛。

  不一会儿,牛儿被救上了岸。记者近前询问,得知村民名叫黄国盛,是先锋村9组村民,他家开办了一个庭院牧场,掉进水中的牛儿是牧场内最淘气的,时常偷跑出来。

  黄国盛家中有4口人,由于没有文化,只能在家种些田地,农闲时,出门做点零活。尽管起早贪黑,辛勤劳作,但收入并没有增加多少。“一年到头,就是给娃挣到了读书的钱,剩余不多,家里的桌子板凳,还有床,都是结婚的时候制的。前几年,家里只有一台老式电视机和一台缝纫机。”在回家的路上,黄国盛告诉笔者,这几年,通过养殖肉牛,挣了点小钱,因此将家中的过时用具先后淘汰。

  黄国盛家的房子是砖瓦结构,建成多年,看上去已有些陈旧,但走进屋里,笔者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墙面粉刷得白白的,地上铺了地板砖,客厅里也安放了沙发。沙发对面,是一台液晶电视机。厨房外还放着一台电冰箱。卧室内,崭新的家具也令记者耳目一新。

  黄国盛告诉笔者,电冰箱、沙发都是他去年购置的。除此之外,去年他家还购买了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房子虽然旧了点,但家里的家具和电器都是新的。”老黄指着家里的电器和家具,自豪地告诉笔者:“前些年,我们都不敢想自己家会购置这么多的家具和电器。能有这样大的变化,与当前的扶贫政策分不开。

  养牛走上致富路

  “谁都不想穷一辈子,怎样才能摆脱穷?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黄国盛说,“2011年,镇上发展肉牛养殖,我觉得这是个机遇,决定发展肉牛养殖,拼一拼,早点改变贫穷的面貌。

  当地政府听闻黄国盛有发展肉牛养殖的意向后,主动与他沟通,承诺对其发展肉牛养殖进行扶持。2011年6月,在镇政府工作人员和村干部的帮助下,黄国盛的肉牛养殖场修建起来了。2个月后,黄国盛购回30头牛犊,开始发展肉牛养殖。“多亏了镇上领导的帮助,我才能如此顺利地养上牛儿。”黄国盛说,镇上的不仅帮他协调流转土地,还按照每头牛犊500元的标准,给予了补助。同时,镇上还邀请专家对所有的养殖户进行了培训。

  几年来,黄国盛一直采用自繁自养的方式养殖肉牛,目前,他的家庭牧场已经存栏肉牛46头。

  “别看我三年多时间只有10万元的纯收入,但我圈里的牛儿值40多万元呢。”黄国盛说,自己将逐步出售一批肉牛,让存栏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整村脱贫成效显著

  兴龙镇先锋村党支部书记张清发介绍,先锋村地处该镇东南,辖10个村民小组816户,3237人,有耕地面积5677亩,林地面积2824亩,距场镇20几分钟的车程,2011年有建卡贫困户108户,贫困人口451人。

  该村整存脱贫工作启动后,建成红心柚基地700亩,硬化村道公路14.3公里,整治社道公路8公里,新建便道公路18公里、人饮工程1处,整治山坪塘3口,新建蓄水池25口,彻底铲除了该村发展的“绊脚石”。

  在整存脱贫工作中,该村致力于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发展榨菜、红心柚、西瓜、生猪和肉牛等主导产业。2014年,该镇发展榨菜4000亩以上,红心柚1000亩,西瓜1200亩,培育出10亩以上的榨菜种植大户30余户。如今,97%以上的农户有较稳定的增收来源。同时,联合扶贫办等部门,举办榨菜、肉牛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村民“充电补脑”,村民增收致富能力显著增强,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34元。“基础设施完善了,主导产业也发展起来了,相信大家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张清发指着大片的榨菜地,自信地说。

      选稿编辑:张应梅

      链接: http://cq.cqnews.net/cqqx/html/2015-01/26/content_33282620.htm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