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没做完的事,我们继续做” 父亲杨志刚讲述自己对儿子杨骅的言传身教

12.11.2018  08:22

明大德  杨家三代,代代相传

杨骅,他的生命定格在了48岁。

重庆忠县县委作出决定:追授杨骅同志为“忠县优秀共产党员”。

杨骅的父亲杨志刚说:“我的儿子生命虽然短暂,但他是一名合格共产党员,他倒在了扶贫攻坚的一线岗位,丢下父母妻儿,我们不怪他。

杨志刚也是老党员,杨志刚的父亲也是一名老党员。

党员干部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明大德”,在杨家三代,代代相传。

忠县任家镇场上,杨志刚又见到了村民任德平,两人紧紧握手。杨志刚当年在该镇任党委书记时就住在任德平的父亲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 上游新闻记者 张永波 李斌 摄

10月21日下午,忠县任家镇的街头,下着毛毛细雨。69岁的杨志刚和妻子秦淑英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土。

任家镇,是杨志刚正式工作的第一站。“杨骅走后,我十多次都梦见自己回到任家公社,继续在这里做公社党委书记。

崽儿书记”的峥嵘岁月

当年的任家公社,如今已经变成任家镇了。

和当年各个大队的书记、村社干部聊天中,杨志刚一如回到了1977年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记得1977年的冬天,我是背着背篓、扛着铺盖从新生区公所坐船到任家渡口,又走了5公里,才到了工作的地方。

那一年,他从县基本路线教育工作团望水工作队调到任家公社工作队做副队长。由于工作出色,27岁的杨志刚就当上了任家公社党委书记。

因为年龄小,村民们叫他“崽儿书记”。

他栽秧子比我还快。”杨志刚当年曾租住过任德军的房子,如今说到当年杨志刚挽起裤脚下田的场景,任德军竖起大拇指。

在任家公社,杨志刚主持修建忠丰公路、5公里义兴到任家的公路,5公里任家渡口到任家镇的公路,修建前江水库、长沙水库;引进良种玉米水稻,改良种植技术发展种养业;在任家、长沙、龙翔等地建果园;在铁山、新开、天星等地建茶园……

杨志刚还号召任家村家家户户种青麻、大头菜等,将这些农产品制成榨菜卖到涪陵,通过涪陵榨菜厂销售到各个地方,帮助村民增收。

杨志刚展示自己的工作笔记。

救下一个孤儿

正当大家沉浸在40年前的峥嵘岁月时,一位中年妇女抱着孩子发现了杨志刚。

哎呀,杨书记来了,你还记不记得我啊?

杨志刚和秦淑英一看,三人的手拉在一起。“我啷个不记得嘛,你们家任华中呢?

这个妇女名叫郭光英,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任家公社人,而是后来嫁到这里的。

没得杨书记,哪里会有我们家的今天哟!

郭光英的丈夫叫任华中。任华中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孤苦伶仃的他在街上四处“讨口”(记者注:乞讨),冬天衣不遮体。

40年前,杨志刚担任任家公社党委书记的时候,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小流浪汉。

杨志刚和公社几名干部一起将任华中安置好,他常把自己的棉絮、衣服和吃的给任华中。任华中到了适婚年龄,因为家穷没有女孩看得上他。杨志刚又当起了媒人,介绍郭光英给任华中认识。

夫妻二人后来学烹饪,开馆子,日子慢慢过好了。任华中和郭光英两口子还将两个孩子培养成了高材生:大儿子在华东师范大学读教育学博士,小儿子也是一名硕士。

要不是杨书记,我家华中早就饿死了。

55岁的郭光英如今回忆起那段往事,依然红了眼睛。

如今大家的日子都过好了,你们杨家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说到这里,杨志刚原本想宽慰一下郭光英,但是自己嘴角动了一下,却没有说出话来,眼角流出了眼泪。

面对诱惑不犯糊涂

自己这么做,杨志刚也教杨骅要这样做。

要想发财,你就别当公务员,当了公务员,你就别想着发财。作为一名公务员,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应该对党和国家负责。要先做人后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在空闲的时候,杨志刚则以自身经历告诫杨骅:虽然自己任副县长时分管很多领域的工作,但他从不参与工程招投标或发包等具体工作。

杨志刚刚当副县长,分管交通、城市建设等工作的时候,有一天一大早,秦淑英刚刚做完早餐,就听见有人来敲门。打开门一看,是一名操普通话的客人,说要找杨县长商量点工作上的事情。

这位客人来自杭州,找杨县长是想在忠县城区的城市建设中,拿下些路灯工程来做。

客人和杨志刚出门后,秦淑英在做家务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信封,打开一看,厚厚一沓百元大钞。秦淑英明白了这位杭州客人的来意。

那个时候副县长的工资也就两三千块钱,这一沓钱确实很有诱惑力,但是我们一直讲的都是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秦淑英立即追下楼,把杨志刚和客人叫回来。

老杨啊,你可别犯糊涂啊。

杨志刚当即把信封交还给了这个杭州客商。

石宝镇党委书记杨光斌和杨志刚家是对门,杨志刚退休前,杨光斌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杨志刚的秘书。

2004年的时候,杨县长正分管教育。”杨光斌清楚地记得,那一年,自己的儿子考初中。为了能让儿子读个更好的中学,借着自己的秘书身份,杨光斌犹豫再三,还是向杨志刚开口,希望杨县长出面打个招呼。

尽管自己也想到过会遭杨县长拒绝,没想到不仅遭拒绝了,还挨了一顿批评。”杨光斌至今都还记得杨志刚的话,“你不要让我为难。我刚在教育系统的会议上定下规矩,你就让我去带头违反原则!

也正是杨县长这样教育我,才培养了现在的我。”言语间,杨光斌充满了感激。

儿子没做完的事我们还要做

杨志刚说,儿子杨骅从县安监局机关到金鸡镇扶贫驻村,他不仅积极支持,到现在也丝毫不后悔。

从杨骅小时候起,我就教导他,你不能在‘老汉’(记者注:父亲)的光环下工作生活,而是实实在在做好自己的工作,不炫耀、不张扬。

扶贫驻村之后,杨骅挺高兴。

他与父亲在微信交流中说:“扶贫工作是我人生一个新起点,我很热爱这个工作。

在杨志刚看来,扶贫驻村是锻炼儿子的一个机会。

杨骅驻村后,曾邀请父亲到傅坝村指导工作,但杨志刚和妻子当时在黄水镇,没有去成。“后来,人走了,就没有机会去了。

杨骅去世十多天后,杨志刚和妻子商量,决定到一次傅坝村,一是了解儿子生前工作、生活的环境,二是看望慰问杨骅生前的帮扶对象。

9月3日,杨志刚带着妻子和儿媳来到傅坝村,实地了解杨骅生前的工作生活情况,看望慰问杨骅的帮扶对象张启斌一家。

杨骅是代表党委、政府驻村开展扶贫工作的,他虽然走了,但扶贫行动不会停。我们去也是给贫困户打打气,杨骅没做完的事,我们继续做,党和政府仍然在关心你们,你们要继续努力脱贫致富。”杨志刚说。

儿子对父亲的承诺

杨志刚曾在微信中要求杨骅,从蜂水村调至傅坝村时不搞迎来送往。

杨志刚解释,他1977年曾任任家公社党委书记,3年后拟调至原新生区委任副书记时,得知群众准备设宴欢送他的消息后,他找到几名群众代表,明确表示不允许。几年后,杨志刚调至原白石区任区长,任家镇部分群众又准备在大年初一请狮子龙灯给他拜年,杨志刚发话“坚决不行”。

这样的身教,早就影响到了杨骅。

这些都是我的父亲一脉相承传下来的。”杨志刚毫不掩饰地说。

杨志刚的父亲叫杨天奇,在杨志刚两三岁时,就英勇参战,曾服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1957年复员回忠县后,担任了忠县二铁厂采矿车间党支部书记;回农村后,他担任了大队长,兴修水利时担任指挥长,和群众一起挥锤舞锨挖土石。

那个年代,很多工作只能靠人力完成。”杨志刚说,长期高负荷的工作,让父亲患上了肺结核等病。1971年,杨天奇带领广大社员在中寨村修倒井冲水库,大坝修到一半,杨天奇却出现吐血等症状,没过多久,就离开人世。

这一年,杨天奇才44岁。

虽然杨天奇陪伴杨志刚的时间很少,但杨志刚在父亲身上看到、学到很多东西:勤劳、朴实、敬业、清白、踏实……在杨天奇的追悼会上,1000多名群众自发前来为他送行。

杨志刚为父亲写下悼词:挥泪继承先辈志,誓将遗愿化宏图。

这是对父亲的悼词,也是杨志刚给父亲的承诺。

这一承诺,要代代相传。

虽然杨骅走了,“但是我相信,这一承诺不会变。”杨志刚说。

我在想,等我大学毕业了,我们忠县的扶贫工作是不是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了?”杨涛宁是杨骅的小儿子,如今正在重庆上大学。

我说不上有多大的豪言壮语,就希望等我毕业的时候,我想参军,去部队锻炼锻炼。

杨志刚的日记本。

杨骅与父亲的微信聊天讲述了这个党员干部之家

饱含家国大爱、公仆情怀和优良家风的感人故事

杨骅:扶贫工作是我人生一个新起点,我很热爱这个工作。

杨志刚:现在换个环境,多接触一些人,学一些知识,得到锻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杨骅:为了搞好精准扶贫工作,摸清每户家庭的情况。

杨志刚:实实在在把人做好、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行,不一定非要一官半职,你把事做好就对得起党和人民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罗薛梅 王淳 罗永攀 孔晓渝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