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父母的“碎碎念” 13岁少年“玩失联”

21.01.2015  20:47

樊劲松 通讯员 颜鸿 摄

手机打不通,学校没见到人,亲戚朋友家都找遍了,一天一夜都没回家了,是不是出事了?”1月11日,大渡口区的张红华(化名)夫妇报警称,13岁的儿子小伟(化名)不见了。接报后,刑警总队追逃打拐支队副支队长樊劲松带队辛苦找寻一周,终于在长寿城区找到了正与网友玩耍的小伟。让人意外的是,小伟并不是遇到坏人,而是不忍父母催促他写作业时的“碎碎念”,负气离家。

昨天,记者从刑警总队获悉,1月11日,大渡口区的张红华夫妇报案,称他们年仅13岁的儿子小伟失踪。随后,刑警总队追逃打拐支队副支队长樊劲和辖区刑警立即开展查找工作,连续工作6天后,1月17日上午,民警在长寿找到了小伟,他正和几名同龄网友在街上闲逛。

就是我没做作业嘛,我妈老汉一天就在耳边碎碎念,烦得很。”小伟告诉民警,他就带上没用完的几百元压岁钱出门了。至于去哪儿,他并没有明确目的地,而是和一些平时联系的网友临时约地方。

为了让父母、老师找不到他,小伟还把老师和家长的电话设为“黑名单”,朋友圈里也把他们“拉黑”,主动让自己“失联”。“想耳根清净啊,不想让他们找到我。”小伟告诉民警,他就是故意不让他们找到他。

民警介绍,他们找到小伟时,小伟已经跑了好几个区县,带出去的几百元钱也花得差不多了。小伟是在让父母在民警电话里做了“回家不打骂”的承诺后,才同意回家的。

据刑警总队统计,仅去年12月,全市共计报送孩子主动“失联”的“失踪案件”50余起,也就是说平均每天就有2个孩子负气离家。庆幸的是,民警均把这些孩子毫发无损的找回来了。

从事打拐工作已经15年的樊劲松告诉记者,这些孩子离家出走的理由,有的是因为作业,有的人考试成绩不好,有的是因为早恋被父母发现并责怪,还有的是因为父母离婚,心情不好……“这些离家出走的孩子,往往不能很好的跟家长沟通。

提醒

孩子犯的错不要一直念

家长要尽可能陪伴孩子,但不是控制他们的成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成长空间。”重庆明亮心理咨询所所长、高级心理咨询师邱驷建议,孩子的3岁、9岁、12岁都是心理成长的独立期,而所谓的“叛逆期”只是成人妄图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未果,而强加一个阶段。邱驷说,孩子成长并没有所谓的“叛逆期”,“如果孩子和家长的主张不一样时,家长要平等与孩子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对孩子正确引导,而不是强加。

邱驷表示,对于孩子所犯的错误,要就事论事,不能永远都拿出来说事。对于孩子的关注点,更不能仅仅盯着“成绩好不好和钱够不够用”,而应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良好的兴趣爱好,合理的压力释放方法等综合能力。

(重庆商报)

关注大渝网微信(cqcq123),对话大渝君!

【交友季】微信回复:“我要交友”,马上跟美女帅哥做朋友!

【找工作】微信回复:“找工作”,众多岗位任你挑!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