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雄:将“重庆造”建材销往俄罗斯

19.07.2016  19:14
【摘要】 1990年,这位年轻人敏锐地发现,地处中国、俄罗斯和蒙古国交界地带的满洲里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随即动身来到这个当时还冷冷清清的边陲小城。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更靠着诚实守信的良好口碑,没多久,王德雄就在俄罗斯、蒙古国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年销售收入接近1000万元。

  王德雄在立高商贸公司展销厅内。“重庆造”防水涂料被摆在厅内最显眼的位置。

  王德雄,1962年生,忠县人。1990年赴满洲里闯荡,两年后抓住其成为沿边开放城市带来的机遇,创办一家建材商贸公司并成功拓展俄罗斯、蒙古国的建材市场,年销售收入接近1000万元。

  ■ 感言:做生意和做人一样,都要讲诚信才行。

  好些重庆人的普通话说得不算标准。而因为夹杂浓重的东北口音,王德雄的重庆话也变得不太标准,“一转眼到满洲里26年了!重庆和满洲里都在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内蒙古自治区的满洲里,是中国最大陆运口岸城市。不久前的一天,记者在这里采访了王德雄。

  来到冷冷清清的边陲小城

  两年后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战略,包括满洲里在内的14个城市被确定为沿边开放城市。这个小城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而他也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1962年,王德雄出生在忠县一户农民家中,兄弟姊妹共计五人。

  家庭的贫困、生活的艰辛,让他从小养成了自强自立、吃苦耐劳的性格。18岁时,便只身前往东北闯荡。

  “只有初中文化,又缺乏一技之长,能干什么呢?只能在工地干体力活。”王德雄回忆,砌砖、抹灰,搬砖、运沙……初到东北时他各种各样的苦差事都干过。

  工钱大约是12元一天,不算低,但并非天天都有活路可做。到东北第一年,他总共挣了1320元钱。

  这样的生活王德雄过了近10年,直到1990年6月,变化出现了。

  在东北打工的这些年里,他省吃俭用攒下了一笔钱,同时密切关注周边地区的一些新动向,希望从中发现属于自己的机会。“我这个人文化不高,但平日里喜欢琢磨事情。”他这样评价自己。

  1990年,这位年轻人敏锐地发现,地处中国、俄罗斯和蒙古国交界地带的满洲里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随即动身来到这个当时还冷冷清清的边陲小城。

  初到满洲里,他依然在建筑工地上打工,主要做工地材料员,开始主动接触一些材料采购方面的事务。

  两年后,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战略,包括满洲里在内的14个城市被确定为沿边开放城市。满洲里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而王德雄也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抓住机遇拓展国外市场

  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更靠着诚实守信的良好口碑,他的公司没多久就在俄罗斯、蒙古国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年销售收入接近1000万元

  那一年,王德雄决定抓住机会,自行创业。

  做什么项目?怎么做?在工地上待了多年的他熟知建材行业的情况,又认定满洲里即将迎来大规模开发和建设,于是决定从建材行业入手。

  做生意需要本钱,对于家境并不宽裕的王德雄来说,启动资金不足成了最大的困难。

  性格倔强的他不愿轻易认输,东奔西跑,想方设法拼凑了两万元,再加上自己不多的一点积蓄,注册成立了自己的立高商贸公司,义无反顾地一脚跨入建材行业,成为在满洲里最早从事边贸的人之一。

  想要在建材行业站稳脚跟并不容易。立高公司的资金底子薄,人脉资源也十分有限,很长时间里一直难以打开市场。王德雄并不气馁,只管从早到晚奔波于各个工地间,不厌其烦地向客户推介自己的商品。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只是,连王德雄自己都没想到,机遇竟然来自边境另一侧的蒙古国。

  “当时朋友提供了这样一则信息:蒙古国那边有人需要采购数量较大的一批防水涂料,但需要有人过去指导施工。”王德雄回忆道,连想都没想他就答应了。

  抓住这一极其难得的机会,立高公司迅速扩大了在蒙古国的市场,年销售额直线上升到100万元。

  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更靠着诚实守信的良好口碑,没多久,王德雄就在俄罗斯、蒙古国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年销售收入接近1000万元。

  他经常对员工说这样一句话:“做生意和做人一样,一定要讲诚信,一定不能欺骗客户。

  如今,立高公司的经营业务日趋多元化。“我们的经营范围,包括向俄罗斯、蒙古国出口建材等商品——其中不少是‘重庆造’,以及从俄罗斯进口木材、化肥等。”王德雄介绍。

  就在接受采访之前不久,他刚刚将一批数量多达7吨的建筑防水涂料发往蒙古国,“这批‘老院子’品牌的防水涂料可是沙坪坝生产的哦!

  盼有更多“重庆造”走出国门

  凭借“一带一路”带来的区位优势,满洲里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而重庆完全可以成为满洲里外贸行业重要的货源地

  在立高公司的建材展示厅里,“重庆造”商品总是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总会被列入向客户重点推荐的“重点商品名单”。

  在王德雄看来,借着“一带一路”对接俄罗斯和蒙古国的区位优势,满洲里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而重庆工业实力雄厚,完全可以成为满洲里外贸行业重要的货源地,“希望有越来越多的‘重庆造’产品经由满洲里走出国门。

  “我每年都要回重庆看望亲朋好友。”王德雄说,每次回重庆,他都能感受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心里十分自豪。

  近年来,到满洲里的重庆人越来越多。王德雄是呼伦贝尔西南商会满洲里分会副会长,在当地的重庆老乡谁要是遇上什么难处,他总是能帮就帮一把。

  王德雄的妻子袁秀英至今还记得,前些年家里筹了一笔钱准备买房,不想后来王德雄却瞒着家人,将这笔钱借给了一个重庆老乡,甚至连借条都没找对方要。

  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王德雄因此被家人埋怨的次数也有不少。

  “我到满洲里的时间早一些,对情况熟悉一些,知道老乡遇上了难处,自然应该尽力帮忙!”他笑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