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报整版跨版报道:适应经济新常态 树立环保新思维——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境界

19.01.2015  22:37


编前语

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召开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标志着重庆正迈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

全市环保系统努力发挥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争做严守“五个决不能”底线的排头兵、贯彻实施新《环保法》的先行者、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桥头堡、转方式调整结构的助推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主力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先遣队,不断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切实保障环境安全。

2014年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任务,2015年将努力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为早日把重庆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作出新贡献。

 

适应经济新常态  树立环保新思维

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境界

 

2014年全市环保系统集中力量抓好“深化改革、治理污染、守住底线、完善考核、强化基础、确保安全”环保“六件大事”,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环境与经济更加协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今年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6天,同比增加40天 ,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1%;其余31个区县(经开区)城区按照老标准评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均达318天以上,三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标。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三峡库区水质保持稳定,长江干流水质为优,城乡饮用水源总体安全。

在12月24日召开的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庆育指出,2014年环保工作成效显著,令人欣喜。市政府副市长陈和平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新格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生态环保监管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开局良好

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市环保局牵头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工作,统筹推进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庆环保领域9项年度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积极探索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发起成立规模为10亿元的全国第一支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10亿元规模的基金可撬动40到50亿元的资本投入,必将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今年起将把排污权以废气票、污水票、垃圾票(简称“三票”)形式进行交易及抵押融资,在交易方式、交易品种、分配方式、储备及收益使用、交易管理和配套政策等六个方面呈现创新亮点,促进城乡环境资源资本有序流动。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向区县分类下放45类90种环保项目审批权限,在全国属于下放权力较多的省份。建立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市公安局成立环境安全保卫总队,市高法院在万州、涪陵、黔江、渝北和江津区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作用凸显

制定并实施五大功能区差异化环保政策,严格执行产业禁投清单。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全市环评审批新建项目4196个、涉及投资5600亿元,环保验收新建项目2774个、涉及投资3053亿元。建设万州、大渡口、大足等特色环保产业园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突出环境民生问题得到解决

环保“五大行动”深入推进,完成2000余个污染防治项目,大气和水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关闭重庆九龙电厂、北碚区磨心坡电厂和重庆发电厂1号机组,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6.7万辆、燃煤锅炉512台,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56个湖库整治民生实事完成25个湖库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民生实事完成650个项目、启动900个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玉滩湖、长寿湖获得年度国家专项资金2.7亿元,实施41个生态环保项目,保障71个乡镇约220万人生产生活用水安全。扎实开展次级河流综合整治,深化“河段长”和“河段督导长”河流整治工作机制,璧山区的璧南河、璧北河,长寿区的龙溪河、桃花河,黔江区的黔江河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区县环保责任进一步落实

从2013年开始,环境保护在区县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明显增加。按照 “考实、实考”要求,进一步完善环保考核办法,突出“功能区划、环境质量、民生民意”导向,推动区县党委、政府依法对地方环境质量负总责,全面落实环境保护目标任务。

环境保护监管能力不断增强

全市1017个乡镇全部设立环保机构并配备专兼职环保工作人员2498人,已完成首轮全员培训。涪陵、忠县、荣昌等区县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基层环境管理体系。34个区县在乡镇配备了执法车辆。江津区265个行政村配备环保“义务监督员”。全面推进环境监察、应急、监测、宣教、信息、辐射等监管能力建设。设立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中心,从10月起开展空气质量预报。加快建设全市一体化环保物联网,不断提高污染防治现代化水平。

生态环境安全得到保障

深入开展“四清四治”(清理“三同时”,治理违法建设;清理排污权,治理违法排污;清理风险源,治理安全隐患;清理监管点,治理监管缺位),上半年完成“四清”工作,清查排污单位8万余个;下半年全面开展 “四治”工作和为期1个月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督促存在问题的排污单位及时开展整治工作。同时清查取缔296个“黑作坊”。完善环境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高效处理环境信访投诉,有效应对环境舆情,做到大事不出小事少出。

 

2015 年六大体系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境界

2015年重庆环保工作,强调要适应新常态,树立环保新思维,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境界。主要目标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监管能力不断提升,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面完成“十二五”生态环保规划目标任务。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长江干流水质不低于上游地区来水水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

2015年重点任务是,积极推进环境法治、环保制度、污染防治、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和基础支撑“六大体系”建设。即: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完善环保法规,严格环境执法,强化司法保护,加快构建规范严谨的环境法治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源头保护制度、全过程监管制度、环保市场化机制、考核奖惩制度,加快构建比较完整的环保制度体系;着力改善环境民生,坚持多要素统筹推进、多手段综合防治、多部门齐抓共管、多区域联防联控,加快构建全面有效的污染防治体系;全面提升环保能力,加强环境监管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健全智能化数字环保信息系统,完善环境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实用的环境监管体系;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强生态环保宣传,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加快构建公众参与的信息公开体系;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健全多元环保投入机制,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环保科技创新,实施环保人才工程,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快构建适应环保需求的基础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