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督察亮剑! “脏乱臭”消失了 “打卡地”再现小桥流水美景

28.04.2022  13:06

核心提示:

充分释放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效能,将有力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解决。

重庆抓环保督察工作的效果如何? 

日前,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前往沙坪坝、永川和江北国际机场等地查访,上游新闻记者也跟随实地探访环保督察中“”出来的新效果。

城公园的天一阁,是重庆永川新城的地标建筑,也是游客的“打卡地”。天一阁的东侧临靠的河,是临江河支流——红旗河。

4月24日,上游新闻记者走进红旗河棠城公园段,一幅小桥流水画面映入眼帘:河面碧波粼粼,水草郁郁葱葱,清风拂过桥面,翠柳婀娜多姿。然而,在数年前这里黑臭难耐,气味甚至飘进了临河的高楼,令沿河居民苦不堪言。

红旗河的岸绿水清的蜕变,只是永川开展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

红旗河水质大蜕变

这个打卡地的蜕变自2017年开始。

当年初,永川区委、区政府提前谋划,下定决心将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一号民生工程”,举全区之力打响了攻坚战。

当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重庆反馈意见指出:永川区临江河茨坝断面水质同比2015年下降。

红旗河是临江河的支流。棠城社区居民姚贵杰回忆,红旗河要流经他所在的小区,他那时住在22楼都能闻到楼下水体的臭味。

当时的红旗河是劣Ⅴ类水体,又脏又臭。棠城公园段违规搭建而成的夜市美食街,存在污水直排和垃圾处理不规范问题,加剧了红旗河的环境恶化。

对乱搭乱建进行拆除!”永川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蔡兴隆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一边对岸源污染进行清理,一边对污水管网施行雨污分流和修复,同时还对水下进行生态修复。

环卫工人每天都要在红旗河里清理作业

记者现场看到,整治后的红旗河棠城公园段已焕然一新,过去的垂直河岸变成现在的下沉式亲水平台;水中的美人蕉、旱伞草、水生鸢尾等,既净化水质又点缀了河道。

现在环境好、树木多,有些鸟儿飞回来了,现在散步、锻炼都喜欢到这里来。”姚贵杰说,“这条河现在不臭了,推窗见绿、出门即景!

红旗河的水质已由过去的劣Ⅴ类稳定达到达Ⅲ类,一幅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画面。

健全考核约谈补偿机制

临江河是永川的“母亲河”。红旗河的蜕变,只是整个“一号民生工程”的缩影。

与一些地方的治理不同,临江河是源头性河流,流域有千沟万塘的汇入,面宽河多、集污面大。如何治好、管好这些“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梳理出600多条。”永川区生态环境局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区开展了多个专项整治,强力开展农贸市场污染整治、养殖业污染整治等10个专项整治,累计整治各类面上污染源超过4万处,河流源水水质得到全面改善。同时,永川将责任压实到镇街,设置镇街水质考核断面99个,每月不定期进行监测考核,通报排名情况。

记者了解到,永川对水质断面考核排名后三位的镇街,由区委书记、区长、区人大主任约谈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对连续两个季度排名后三位的进行组织处理。截至目前,已累计约谈162人次。

我们建立了流域镇街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蔡兴隆说,根据镇街出入境断面水质考核情况实施生态补偿,截至2021年累计兑现生态补偿金超过1600万元,镇街年度获补最高金额达282万元,而补偿支出最多的镇街达到187万元。

为还“母亲河”岸绿水清,永川打出“组合拳”,大力实施“三大工程”等,累计投入资金22.5亿元,实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点源面源协同共治和生态修复工程,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功能。

2021年,3条河主要污染物综合指数分别较2017年下降50.4%、45.7%、49.2%,出境断面年均水质提升到Ⅲ类,曾经的“脏乱差黑臭”成了如今的“净畅绿美靓”。

红旗河棠城公园段航拍

永川区委书记张智奎表示,永川区将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扎实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