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区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27.07.2015  13:53

 

一是着力新建学校,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 2014年2月,总投资8900万元的实验小学b区建成投用,新增小学学位1800个。2014年底,投资3000万元,璧山中学初中部完成一期改造,学校面貌由内及外“焕然一新”。2014年,区政府启动城区学校新一轮布局结构调整,小学增加学位2000个,初中学位满足入学需求。

二是着力“信息化”,大力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2013年,完成区域教育云、“三通两平台”建设;2014年,完成璧山教育云中心数据备份系统建设和全区中小学校视频监控系统服务采购。截止目前,全区累计投入资金4900余万元,中小学“数字校园”建成率达100%,教育城域网覆盖率达100%,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达标学校均达到100%,远程教育“班班通”覆盖率达100%。

三是着力“标准化”,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2013年4月,璧山区成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据统计,全区先后投入4400余万元建设实验室、图书室、六大功能室,教育装备配备全面达到或超过建设标准,实现学校塑胶运动场全覆盖。全区大力实施“四改”(改水、改厕、改教室照明和改食堂)工程,取得突出成效:标准化食堂建设和卫生厕所改造2015年底实现“全覆盖”,教室照明条件明显改善,师生直饮水设备陆续配备各校。

四是着力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历时3年,总投资突破3000万元,全区所有学校完成文化建设第一阶段任务,全区“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办学格局基本成型。区教委同步启动文化建设成果“年检制”,将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学校内涵发展实现制度保障。

五是着力教师配备,努力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 近几年,全区大力引进音、体、美、小学英语等学科教育人才近150名,大部分充实到农村偏远学校或学科紧缺学校。从2014年起,璧山区每年为农村学校定向培养“全科教师”20名。目前,全区音、体、美、科、劳、信学科教师配套率均达100%。城乡学校教师交流范围和人数逐年扩大, 2014年共交流教师176名;2015年,干部教师交流总数将超过3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