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创新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

30.11.2015  08:16
      近年来,重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全覆盖的环境监管体系基本建立。
        一是加强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提高农村环境保障水平。 全市1017年乡镇(街道)全部设立环保机构,配备环保员3998人,在村社区设立义务监督员队伍,环境监管体制延伸至镇街、村社,实现全覆盖。市级财政直接支持每个乡镇(街道)配备环境监察执法车辆和基本执法仪器设施设备,基层环境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农村环境保护体制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二是强化乡镇政府环保职责,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破解乡级政府环保职责明显偏弱的农村环境保护体制“难题”,明确乡镇政府承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环境宣传教育、污染源日常巡查、简易环境违法行动为查找等7项职责,全面落实乡镇政府的环境保护属地管理责任。
        三是创新城乡环境要素流动机制,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发展。 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建立全市统一的资源与环境交易平台,建立市场调节环境资源分配和使用的机制,交易指标拓展到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削减的污染物数量,成为政府排污权储备,其收益作为市级财政非税收入,并主要用于全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和运维。同时,通过交易将排污权转移到城市,实现污染物增减挂钩平衡,促进环境资源和资本在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有序流动,逐步形成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四是实施“互联网+”生态行动,统一城乡环境监管体系。 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全面实施环保物联网建设计划,启动生态环境监管网络建设工程,加快整合规划、水利、林业、气象等多个部门间数据,搭建全市统一的城乡环境监管平台,建设智慧环保“一张图”和“一张网”;整合地理空间、废水和废气监测、在线监控、自动监测、总量减排、污水处理厂建设等数据,建立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加快建设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城乡一体化环境监管体系,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环境监管和应急处置体系,实现智慧环保、动态更新、实时监管、高效处置。
        五是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构建农村环保多元投入格局。 加大农村环保财政投入,将2000个行政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纳入市委22件民生实事;加大农业、传统村落保护、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等资金的整合力度,大力支持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村环保投入机制,成立重庆环保投资公司,大力运用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加快建立农村环境基础建设、运行、维护“一体化”的管理运行机制。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