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用好系列“组合拳” 打赢脱贫攻坚战
1月15日,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记者会。记者 罗斌 摄
2016年,是我市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坚拔寨最为关键的一年。全市上下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用好系列“组合拳”,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7个贫困区县整体脱贫摘帽、885个贫困村销号、59.3万建卡贫困群众越线脱贫,脱贫攻坚年度任务如期完成。
1月15日,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记者会。市扶贫办主任刘戈新,市人大代表、武隆区委书记何平,市人大代表、云阳县委书记张学锋分别做了相关介绍,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聚焦精准施策 明确脱贫路线图
刘戈新说,我市在脱贫攻坚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围绕“精准”二字做了一系列工作——
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集中力量开展扶贫攻坚的意见》《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以及13个方面的配套政策,形成了“1+1+1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体系。扎实推进搬迁安置、产业带动、医疗救助、教育资助、转移就业、低保兜底“六个一批”到户到人精准帮扶措施。根据贫困地区实际,按照“解八难、建八有”标准,分类推进交通、水利、文化、金融、科技、电商、乡村旅游、就业培训、环境改善、村企结对等十大行业精准扶贫行动,分类明确脱贫路线图,确保目标到人、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何平介绍,武隆建立了覆盖区、乡(镇)、村、户的脱贫规划体系。贫困村对照“解八难、建八有”要求,规划脱贫攻坚项目1762个。分户制定贫困户脱贫规划,落实“一对一、点到点”精准帮扶。同时按照“双向对接、量身定制、精准扶持、全面覆盖”原则,研究出台了生态扶贫搬迁差异化补助、产业贴息贷款、产业扶贫到户、教育扶贫资助、医疗救助、保险扶贫等22项脱贫政策。
坚持整体联动 加大兜底保障力度
刘戈新表示,市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主动担当,积极参与,全面加大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力度。同时进一步健全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相适应的农村低保增长机制,将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3600元,使20.5万名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被纳入低保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何平说,武隆为此建立了“两线合一”兜底扶贫政策,把农村孤寡、老弱、病残、“三留守”等特殊困难人员全部纳入低保兜底范围。构建了以“县互助总会为核心、乡镇分会为支撑、村级中心为网点”的金融互助合作扶贫网络体系。累计为4307户贫困农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88亿元。新建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48个,搬迁安置贫困人口2782户、7833人。
张学锋表示,云阳在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商业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政策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建卡贫困患者大病临时医疗救助机制。成立贫困学生帮扶中心,对15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覆盖落实教育资助。“兜底”改造2517多户深度贫困户D级危房,差异化支持2667户一般贫困户C、D级危房改造。将19000多名失能弱能贫困人口纳入“两线合一”低保兜底,“确保每一个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
聚力决战决胜今年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刘戈新表示,2017年是我市基本完成脱贫任务决战决胜之年,将按照中央和市委部署要求,突出一手抓当期脱贫、一手抓成果巩固“两条主线”,狠抓产业就业扶贫、分类政策保障、破除发展瓶颈“三大重点”,打牢建档立卡、资金监管、队伍建设、督查考核“四个基础”,实现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群众参与、长效机制“五大突破”。对已经脱贫的,坚持脱贫不脱政策、不脱帮扶,确保力度不减、工作不软。对今年即将脱贫的,进一步加大资源统筹调度力度,加大产业就业扶贫力度,实现社保兜底、临时救助、扶贫搬迁与产业发展无缝衔接。出台扶贫开发长效机制指导意见,强化稳定脱贫。
何平表示,下一步武隆将完善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脱贫动态监测筛选、脱贫绩效跟踪管理等后续扶贫机制,深入实施巩固和深化脱贫成果三年计划,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
张学锋表示,云阳把2017年确定为“脱贫攻坚决胜年”,将坚决限时完成“整县摘帽”任务,实现162个贫困村全部销号,13.5万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建立“扶上马、送一程”的脱贫长效机制,确保在小康路上不掉一村、不漏一户、不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