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孃孃和她的20多个“孩子”

19.12.2021  13:32

第1眼-重庆广电消息,桂兰70岁,在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沪汉社区工疗站,从事手工编织教学,教人做手工艺品。她教授的对象是一群特殊的学生,从20岁到50岁都有,田桂兰通通管他们叫“孩子”。她说,自己不为挣钱,只为这些让人心疼的“孩子”,有个温暖的“”。

学生们都是成年人,但田桂兰教他们并不容易,因为她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孩子”,这里来的都是精神残疾人,俗话说的“疯子”。

田桂兰在这里带“孩子”,是因为自己曾经有段痛苦的往事。近20年前,阳光帅气的儿子因为失去工作,精神失常,五六年都没出过门,喊都喊不出去,他就说有人要害他。孩子的变化对她全家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

这些漂亮的手工串珠,都出自于田桂兰的学生们。年龄最小的25岁,最大的接近50岁。他们都会有一定的自虐倾向,或者说拿刀要砍人的倾向,一但没有吃药 情绪就不受控制,很容易病情反复。

44岁的尚刚,是田桂兰的儿子,也是班上的学生,他经常帮着妈妈带其他同学,田桂兰说,当年,她就是因为儿子尚刚,才来这里的。当初儿子发病时,在家里不停走过去,走过来,一会又在笑,一会又在哭,但是那个门,就这样开着,他五六年都没出过门,喊都喊不出去。

患病前的尚刚,阳光帅气,但从2001年开始,一切都改变了。

那一年,母亲田桂兰退休,紧接着,尚刚也被单位裁员,家里的经济突然变糟,尚刚极度焦虑,精神渐渐出了问题,母亲田桂兰为此几近崩溃,差点也患上了抑郁症。

痛苦中的田桂兰很快意识到,这么不行!如果她也抑郁了,孩子就更可怜,这个家就完了。她慢慢尝试参加集体活动,加上别人的关心,才解脱出来。既然自己通过和别人交流,走出了阴影,那儿子也一定行。2006年,田桂兰了解到,当地社区有一个工疗站,在教人编中国结,她立即就去报了名。所谓工疗站,就是让抑郁症患者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锻炼手脑,并结识朋友的地方,这正合田桂兰的心意,但不久,田桂兰就发现了问题。

田桂兰看到这些孩子学编中国结,确实难度有点大,这个结编完了,连她都记不住。无意中,她看到了小米珠编的花,就产生了一种想法,既然编中国结那么难,不如教这些孩子编点这个。她就和社区商量,可不可以让她来试一下教串珠。 串珠很简单,就是一根线串珠子,慢慢地,学员们信心就上来了,人也逐渐越来越多了。

几张桌子,十几把椅子,这个小小的工疗站,是社区里独特而温暖的存在。每周二和周四,社区里一群特殊的“孩子”,都会来到这里,跟着田桂兰学串珠。因为长期照顾自己孩子的原因,田桂兰更懂这些学生,她小心地保护着“孩子”们的自尊心,由易到难,几节实践课下来,“孩子”们的兴趣更浓了。

为了教好学生,田桂兰自己费了不少心力。她把业余时间全部花在作品上,自己先把它做出来,再去能教他们,有时候一个作品,觉得不满意又拆,觉得不满意又拆,拆它个几次,反正要把这个作品做好。

以前话都不说的“孩子”,现在很多人都能说会道的,普通人还不一定说得过他们。人家说。田嬢,你整天搞这个好辛苦。田桂兰说,她心里很高兴,坐一天都坐得住。其实,田桂兰知道,这个班里,有多少个孩子,就有多少个不幸的家庭,同样身为家长,她感同身受。

15年里,田桂兰教过的学生,有2000多人,编制的手工作品,也达到了1100多件,而社区时常组织的义卖,也让学生们信心倍增。义卖后,把成本除开,挣的钱就作为哪个孩子编得好,或者哪个家长编的好,就多给他发两三块,甚至五块,奖励他。田桂兰15年的付出,让“孩子”们愈发信任和依赖她这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田嬢嬢。

田桂兰相信,只要不放弃,只要继续努力,阳光一定能照进这些“孩子”们的心里。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陈霆 特约记者 罗维

原标题:故事人生 | 田嬢嬢和她的20多个“孩子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
不是吧!重庆孃孃连广场舞都这么卷了吗?
原标题:不是吧?!重庆嬢嬢连广场舞都这么卷了吗?没重庆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