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奥之父”走了 奥林匹克精神永留中国

05.01.2015  08:29

申奥之父”何振梁。

1993年北京2票之差落败于悉尼,回国飞机上,何振梁跟杨澜握手道歉。

2001年北京在莫斯科申奥成功,萨马兰奇向何振梁表示祝贺。

  2013年11月国际奥委会新任主席巴赫到北京探望何振梁。

重庆晨报讯 记者 何艳 昨天下午3:50,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何振梁在北京协和医院因病去世,享年85岁。何振梁在一年多之前因中风住院,直到病逝。

1981年10月何振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85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执委,他是新中国体育历史的见证者。何振梁在1993年和2001年两次担任北京申奥团最后陈述人,北京申奥成功他功不可没,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申奥之父”。现在,“申奥之父”走了,但是奥运精神早已在中国扎根,并将永恒传承。

1993年蒙特卡洛失利

当天晚上他痛哭一场

我感到,自己作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第一副主席,又是申办陈述人,辜负了人民的期望。”回想1993年在蒙特卡洛的失利,何振梁曾如是说。

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幕的那一天,中国正式把希望申办2000年奥运的愿望告诉了萨马兰奇。但在经过三年的精心准备后,1993年9月23日,北京在蒙特卡洛举办的国际奥委会第101次全会上,以两票之差输给悉尼。据当时同何振梁在一起的杨澜回忆,那天晚上何振梁把自己锁在洗手间里痛哭一场,他觉得这么多人付出了这么多努力,最后仅是2票之差失之交臂,因此又自责又难过。在回国飞机上何振梁非常憔悴,他坚持从头等舱走到后面经济舱来,和代表团每一个工作人员握手,向大家道歉,

后来何振梁分析,当时北京的基础设施确实不如悉尼,这是申办2000年奥运失利的因素之一。当然,中国也遭遇了一些偶然因素,保加利亚委员被吊销护照,埃及老委员因医生反对不能长途旅行,中国失去了铁定的两票。

不过在回到北京时,何振梁受到热烈的欢迎,机场一副写有“永远的北京,不远的奥运”的标语,坚定了他继续申办奥运的心。“这让我看到中国人的坚韧不拔,暂时的挫折绝不能够把我们的意志挫败。标语上的这句话一直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里。申办没成功,但我还是继续做我的工作,因为我坚信,奥运我们一定还是要办的!

2001年莫斯科圆梦

他曾写好遗嘱踏上征程

申办奥运是我的梦想,也是我能为国家做的最后一件事了,我作为北京奥申委最年长的志愿者,一定会竭尽全力的。”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何振梁曾这样说。

2001年在莫斯科,72岁的何振梁终于圆了中国的奥运梦,他实现了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心愿。因此,当“北京”从萨马兰奇口中说出时,何振梁当时是满脸泪水。但申办背后的艰辛,又有几个人知道?由于当时何振梁年岁已高,还时常要进行环球飞行,他甚至提前写好遗嘱以防万一。何振梁并不愿意把那称之为“遗嘱”,他说,“那是给孩子们的一封信”,吩咐孩子如果自己不能回家再打开它。

和8年前相比,这次何振梁更有信心。在他看来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是众望所归。准备更加充分,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大不一样,因此这次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其实当年何振梁在前往莫斯科的飞机上,就在估算着中国可能得到的选票。“我比较有把握的是,第一轮我们可以在42到46票之间,第二轮在54票上下。”最终中国第一轮44票,第二轮56票,以领先第二名多伦多34票提前胜出。

生平>

曾担任毛泽东 周恩来的翻译

1929年12月29日,何振梁出生于江苏无锡市,1938年何家搬到上海法租界,何振梁转到中法学校就读,为法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外宾时的法语翻译多由何振梁担任,他还多次担任周恩来总理的翻译,并随总理出访。

1954年底,国家体委当时成立不久,需要外语人才,何振梁进了国家体委工作。1981年,52岁的何振梁出任国际奥委会委员,4年后以全票当选执委,1989年又以全票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像他这样在短时间内连续“三级跳”的委员在国际奥委会内是不多见的。钟河

拿钥匙的老人

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2001年7月13日晚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何振梁在演讲台上动情地说。而在7年后的北京奥运会上,他当时的演说无疑成为了应验的预言:“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可以通过体育促进世界和中国友好地相拥在一起,从而造福于全人类。”昨天,这位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巨大贡献者、中国首次申奥成功的历史功臣,驾鹤西去,成为中国体育历史上被永远铭记的一环。

我一直梦想着将奥运会带来中国,让我的男女同胞在我的祖国体验奥林匹克理想永恒的魅力。”何振梁在陈述讲演时说。

申奥陈述时字字玑珠,何老在经过1993年的申奥失败后,更加注重中国与世界、年轻人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关系。体育是一种精神,体育是一种教育,如今,当你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上球场和运动场,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把赛场上的团队精神用在工作岗位,你就会理解何振梁在申奥陈述上所提到的“奥林匹克理想永恒的魅力”。这其中,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不一定是绝对原因,但一定是一个让青年、让家长亲身体验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精神并被其感染,参与到体育中来的主要原因。

选择北京,你们将在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次将奥运会带到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让十亿人民有机会用他们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为奥林匹克运动服务。

北京奥运会,这不仅是一个中国为奥林匹克运动服务的机会,更是打开这个拥有众多人口的巨大市场的窗口。如今,中国已经成为NBA、西甲、英超等顶级联赛最看重的海外市场,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体育作为绿色和朝阳产业进行扶持,体育产业的大门,于2008年焰火在鸟巢上空绽放的那一刻彻底打开,而何振梁,正是那个拿着钥匙的老人。文/包靖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