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英雄·最美的你|今天,他们是最亮的星

15.03.2020  20:02

3月15晚上6点30分,10位战“”英雄出现了在渝中区解放碑、江北区江北嘴、南岸区南滨路等重庆数十个城市地标建筑的LED屏幕上。

“战“‘疫’英雄·最美的你”主题活动开始展示重庆第二批抗疫先进典型人物形象。

在江北嘴重庆大剧院的LED屏幕上,第二批10位战“”英雄的照片和姓名轮番亮相,让我们记住了他们的模样。

第二批10位战“”英雄依然都是医务工作者。他们当中,有奋战疫情防控一线的“侦察兵”宿昆,有离病毒最近的抗疫尖兵张鹏,有为患者筑牢生命保护屏障的呼吸重症专家郭述良……

2月28日,第一批10位战“”英雄亮相重庆城市地标,成为战“”期间,重庆最特别的城市名片。

今晚,第二批10位战“”英雄接力,继续点亮重庆城市地标。

第二批“战‘疫’英雄”今晚将在包括7100余辆公交车、700余辆迷你巴士的移动电视,江北机场T2、T3航站楼中候机厅、出发大厅、到达大厅等600余块高清LCD屏幕,全市各商圈、广场等户外LED屏,13处高速路服务区、4个公交站台等LED屏上点亮。

他们照亮了山城,也温暖了我们每一个人。他们的最美故事,温暖而感人。

宿昆

奋战疫情防控一线的“侦察兵” 

个人金句:不放过蛛丝马迹,抽丝剥茧找到传染源。

39岁的宿昆是重庆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呼吸道与新发传染病防制科科长、市级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

他长期工作在传染病防控一线,曾参与重庆市霍乱、流感、人禽流感和不明原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以及跨国紧急医疗卫生救援等重大救灾救援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宿昆等不及陪同儿子完成手术就主动请缨冲锋一线,连续奋战,行程遍及全市14个区县,累计5000多公里,积极参与全市疫情流行病学分析、趋势研判、风险评估、防控策略和措施制定等工作。

他指导多个区县完成首例病例、聚集性疫情、复杂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有效切断了传播途径,降低了疫情扩散风险。他在石柱县及时发现全市首例无症状感染者及传播证据,对后续传染源的排查以及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具有指导性意义,为重庆市和国家防控方案策略调整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张鹏

离病毒最近的抗疫尖兵

个人金句:早确诊早治疗,让狡猾的新冠病毒无处藏身!

39岁的张鹏是九龙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作为重庆市疾控系统第一批应急检测队员支援湖北荆门,主要任务是实验室核酸检测、对疑似病例标本进行检测。

张鹏每天坚持第一个到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通常是4—5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张鹏作为检验专家,指导荆门疾控中心紧急建立PCR工作站,协助安装调试设备,实现从病毒核酸提取到PCR扩增的全流程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标本检测效率。

他利用工作间隙,指导当地人员操作、优化实验流程、检查生物安全等,对荆门疾控实验室开展全方位的帮扶,让实验室发挥了重要作用。

郭述良

为患者筑牢生命保护屏障的呼吸重症专家

个人金句:我的职责和使命就是竭尽所能、全力救治!

53岁的郭述良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专科第三党支部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重庆市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万州片区组长。他曾多次担任重庆市与呼吸相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郭述良临危受命,先后担任重庆市四大集中救治中心之一的黔江片区和重庆市疫情和患者病情最为严重的万州片区救治专家组组长。

针对万州片区的整体救治形势,郭述良带领团队制定四轴联动、四圈联防联治、四类分层管理的防控和救治策略,开展专业培训,为重型、危重型患者构筑起了生命支持与保护屏障,促进万州疫情防控形势迅速趋稳向好。

担任万州片区组长期间,郭述良科学施治,重型、危重型患者数量迅速减少。在黔江片区,他3天内指导完成集中救治中心建设投用工程,创新性制定了救治工作精准管理流程和制度。

郭述良牵头制定的“新冠病毒感染预检分诊和筛查流程”成为重庆市新冠肺炎门诊筛检标准,主持开展了重庆仅有的3例人工肺技术和首例炎症因子风暴血浆置换术等系列集成核心关键救治技术。

胡鹏

构建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的片区组长

个人金句:疫情不息,战斗不止!

50岁的胡鹏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主任,重庆市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黔江片区组长。新冠肺炎刚蔓延到重庆,胡鹏便临危受命,驻扎万州指导救治工作开展。

胡鹏将市区两级救治团队整合为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率先提出并建立起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以呼吸、重症、感染为核心,辅以中医、影像、院感等多学科分析,给予病人全方位的救治。

胡鹏参与成功救治重庆第一例确诊患者、首个新冠患者重症、危重症、重症孕妇等。

2月14日,胡鹏赶赴黔江片区,先后辗转黔江、武隆、彭水、酉阳、秀山等5个区县,指导11家基层医院完善薄弱环节,确保低风险区域做好进一步抗疫工作。

陈绩

用行动诠释责任和担当的“90后

个人金句:“90”后要承担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29岁的陈绩是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是一名“90后”男护士。

疫情发生后,陈绩第一时间向医院主动申请赴湖北一线参加支援抗疫。他从接到命令,还来不及与怀孕的妻子见上一面,更不能陪伴在需要照顾的妻子身边,就奔赴抗疫一线。

陈绩作为妇幼保健院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随第三批重庆支援湖北医疗队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区做管床护士。

他凭借丰富的抢救危重症病人经验,始终坚守在临床重症治疗第一线,对患者进行吸痰、插管、俯卧位通气等医疗护理,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守护患者,赢得了患者的信赖与赞誉。

他的妻子石霜,也是一名护理工作者,刚怀孕2个多月,也坚守在临床一线岗位上,成为夫妻双双抗疫的“90后”。

杜天勇

用生命守护生命的乡镇医生

个人金句:虽是乡村医生,抗疫路上也绝不缺位!

44岁的杜天勇是丰都县湛普镇卫生院副主任医师。疫情发生后,他每天不仅要在医院进行预检分诊、轮流值守发热门诊,维持日常的病患诊疗,还要进村社跟踪他负责片区的发热病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宣传防疫知识。

杜天勇在身体多次出现巨痛症状的情况下,靠吃止疼药咬牙坚守了600多个小时。2月9日,他正在湛普镇卫生院坚持日常防疫工作时,突然大汗淋淋,身体疼痛不已,被院长强行送往县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肺癌,并且癌细胞已转移。

面对无情的病魔,杜天勇不得不离开防疫一线,但心中始终想继续为防疫出一份力。尽管家庭生活拮据,父亲患有帕金森,母亲偏瘫在床,大儿子正上大学,他仍毅然向党组织缴纳了1000元的“特殊党费”。

刘华宝

用中医药抗疫救治的专家

个人金句:发挥中医中药优势,拯救患者生命!

54岁的刘华宝是重庆市中医院肝病科主任,重庆市市级中医专家组成员,万州片区中医专家组组长。

疫情发生后,刘华宝主动申请到一线抗疫。大年初一到达三峡医院后,他和团队成员立即深入病区,认真查阅病历,仔细分析病情,第一时间形成了新冠肺炎感染引起病理演变规律意见,制定中医药防治思路和治疗危重症、重症和轻症的中医药救治处方。

刘华宝为医院有效开启了中西医融合诊疗模式,并成功治愈重庆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

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中医开始全面介入万州片区各型患者的治疗。针对出现的“无症状感染者”,他全面负责实施指导中医药干预,有效延缓或阻断患者病情发展。

严晓峰

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带头人

个人金句:看见病人康复,我最幸福!

58岁的严晓峰是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副主任。她扎根传染病防治一线30余年,曾先后参与抗击非典、H7N9、H1N1、埃博拉病毒、圭亚那的救治工作。

疫情发生后,她第一时间组织医院成立抗击疫情应急小组和专家组,牵头制定新冠肺炎救治方案、应急预案、系列规范、指南、细则、制度、流程等59个,指导对危重症患者插管上呼吸机、取肺灌洗液、咽拭子作痰培养和核酸检测,对病人实施一人一策的治疗方案。

从1月24日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人以来,严晓峰连续奋战,穿梭在发热门诊、隔离病区指导工作,并随时对18个区县的新冠肺炎救治工作进行指导。

何亚明

从不缺席疫情战场的消杀战士

个人金句:当抗疫的“消杀战士”,做合格的健康守护者!

38岁的何亚明是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所现场应急处置科科长。

他曾参加尼泊尔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国内国际地质灾害后医疗救援卫生防疫任务,多次参加重庆市内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诺如病毒、登革热等重大疫情的卫生防疫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传染病消毒与个人防护经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何亚明指导全市各区县开展彻底消毒,通过市属媒体对全市采购个人防护物资提供专业支持,让疫情防控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2月17日,何亚明又加入重庆市第十批援鄂医疗队、重庆市疾控中心第二批援鄂疾控分队,对口援助孝感开展疫情防控。作为重庆市赴孝感对口支援队812名队员中唯一的消毒专家,承担了繁重的消毒与个人防护任务。

何亚明到达孝感后第一时间开展现场调研,每天工作至少12小时。他深入多个定点收治医院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实验室开展消毒与个人防护现场培训,根据实际制定了集中医学观察点、医疗机构、监管系统等重点场所的消毒与效果评估技术指南,提出的科学消毒、精准消毒的理念在孝感全市推广,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徐立勇

四次请战奔赴前线救治重症患者的医生

个人金句:不放弃每一个生命,绝不让病魔肆虐!

34岁的徐立勇是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第一时间申请前去武汉支援。随着疫情的蔓延,黔江区中心医院成为渝东南片区的集中救治定点医院,他第二次请战,如愿以偿进入医院第一批一线人员名单。

但此时,徐立勇的妻子已被安排进入集中救治病区工作,医院领导考虑到他家里老人和两个孩子要照顾,于是将他从名单中删除。他又第三次向医院申请,要求进入集中救治病区工作。

在他的再三请求和坚持下,医院领导同意他担任市级专家组重症组秘书,成为救治医院重症组一员,协助重症病区的筹建和危重症病人的救治。

2月5日,病区出现了首例危重病人,徐立勇第四次申请,最终得以进入重症病例病区成为了重症组成员。在重症病例病区,他时刻守护在病人床旁并参与救治直至病人治愈出院。患者为他送来“医术高超勇于创新、认真负责无微不至”的锦旗。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波 摄影 高科 杨新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