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支援湖北医护日记110丨帮病人翻个身 我们累出了满身的汗

14.03.2020  21:02

3月13日 武汉市中心医院 阴

在2月21日领命出征之后,我、赵金川、邓金鹏、尹长梅和冉莉丹,被分到了武汉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这个临时改造而成的监护室里,有十多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在接受治疗,他们大多数存在呼吸衰竭的情况,尽早改善缺氧症状是治疗的关键。

▲2月21日,王舒(中)和战友们在前往武汉飞机上

第一天上临床的时候,就遇见了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等紧急情况,还包括吸痰、取鼻咽拭子。这些都是高风险操作,每一项操作,都需要与患者密切接触,我们与患者口鼻的距离不到三十厘米。我们必须带着三层手套,强大的心理素质和熟练的技能,缺一不可。

▲王舒在救治患者

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互相调侃,大家穿得像超能陆战队里面的“大白”,也要像大白一样,足够勇敢、足够强大、足够温暖。

今天,我们像往常一样,在夜色中来到病区。双层口罩、隔离衣、防护服、鞋套、靴套、护目镜……严谨细致地穿戴完这一系列,就感觉到有点呼吸困难、行动不便,但“战斗”才刚刚打响。随后,我们依次进入污染区,去进行必须的夜间查房。

查到2床的大爷的时候,发现他的氧饱和度波动较大,调整过呼吸机参数及反复吸痰后,低氧仍难以纠正。这时,俯卧位通气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手段,但是夜间人手较少,这个操作是有难度和风险的。

▲王舒(前排中间)和队友一起医疗查房

正在我沉思的时候,赵金川好像看出了我的犹豫,他站出来说:“你是不是想做俯卧位?我来吧,我是男生,我去床头,护住气管导管,你们负责病人的四肢就可以了。

说完之后,他没有犹豫,拿起面屏就到了床头,俯卧位通气是一个看起来简单但具体操作起来特别繁琐的事情,就是要让患者从仰面朝天睡转变成“趴着睡”。患者身上有气管导管、胃管、尿管、深静脉导管及血滤管等多根生命通道,翻转患者时一定要大家行动一致、小心谨慎才行。

我们和多名护士一起,顺利完成了体位变换,在床旁守了大约两个小时以后,患者的氧饱和度也慢慢升了上来。

这时,我看见赵金川的汗水已经顺着脸庞流到了眼睛里。等我们从污染区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一点,他的洗手衣已经湿透,可以拧出水来,冷风一吹,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我望着他的背影,此时眼前一片模糊。这个瘦瘦的男生,背影竟变得如此伟岸……

冉莉丹为了能够尽快开展血液灌流技术,在武汉中心医院设备不同型号不同厂家的情况下,抓紧时间学习使用各种设备。仅用了一个班的时间,她就掌握了全新的使用方法,并在后来的工作中都承担了病区血液灌流及crrt操作……

邓金鹏是为数不多的男护士,在高风险和需要体力的地方总是有他。他是个细致的男生,总是会把事情做得妥妥贴贴。我们都在开玩笑,说希望国家可以分配一个女朋友给他,他总是羞涩一笑,继续默默地帮我们领饭,发物资……

尹长梅,出发前,她家里的小孩和老人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在老家暂时回不来,连奶粉供应都有一定困难。但听说前线缺重症的护士,她依然毫不犹豫地出来了。我问她小孩怎么办,她眼里泛着泪花对我说:“舒姐,没关系,家里面只是小麻烦,我们自己会想办法,救人最重要;再说实在没办法的时候,组织会帮我的……

来武汉23天来,我们每个人都跟真正的“战士”一样冲锋着,在临床一线不断战疫!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王舒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宋剑整理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