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里的别样守护

08.02.2016  09:20

  2月7日,除夕夜。户外,爆竹声声辞旧岁。重医附一院骨科病房,值班的医生护士们依然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一切忙而不乱,紧张有序。

  “除夕夜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夜

  “小蔡,19床病人刚下手术,准备接病人!”下午6点,骨科值班护士蔡利刚刚换好工作服,还没来得及和白班护士交接,就接到值班医生打来的电话,立即投入到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

  更换床单、准备药物、为病人注射……这一通忙下来,时间已过了一个小时,蔡利才得空坐下来喝口水。

  “春节值班任务重,今年病区有18名病人,只有两名护士,工作量比平时多了很多。”蔡利对记者说,“对我来说,除夕夜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夜。”她告诉记者,每逢春节,和家人基本上是聚少离多,参加工作7年,有5年的除夕夜都在值班,经常饭端到嘴边还没吃,就又要开始工作了。

  “既然选了这条路,就得对得起身上的护士服,这是责任。刚开始是有点不习惯,后来慢慢也就习惯了,也不觉得年夜饭有多重要了。

  晚上8点,病房的电视里传来央视猴年春晚热闹的开场音乐。

  趁这间隙,蔡利给远在四川广安老家的父母打了个电话。“爸、妈,新年快乐!”“女儿,天气预报说重庆这几天冷哦,多穿点儿……”没说上几句话,蔡利看了看墙上的钟,“爸、妈,我该去巡房了……”说完匆匆挂断了电话。

  “这样子,我们也算一起过年了。”虽是很普通而平凡的话语,但蔡利感觉很幸福。

  “用微笑慰藉患者的思家之情

  除夕值班前,骨科护士黄倩特意给办公室买了一只红灯笼,一副春联。这名23岁的“90后”护士,刚参加工作半年。

  “满大街的年味儿,到处都是红灯笼,这个时候,会不自觉地感到家的召唤。”黄倩说,“尤其春节临近这几天,眼看着不能回家过年,一些患者会出现烦躁的情绪,这也给我们的治疗护理工作带来了不便。

  遇到“难缠”的病人,黄倩也不和他们斗气,而是用笑容和耐心化解病人的烦闷。

  患者家属、来自四川的张婆婆和病床上的老伴儿看着春晚里的节目不亦乐乎。张婆婆告诉记者,黄护士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为老伴儿换药并查看病情,“她很细心体贴,我很感激她们。

  只要工作不忙,黄倩在查房时还会陪患者看会儿春晚,或聊聊天。“患者在医院肯定会想家,”黄倩说,“我们的关心和微笑可能会慰藉患者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拼凑”的年夜饭:盒饭配汤圆

  “叔叔阿姨,来吃点儿汤圆!”晚上9点,值班的4名医生和护士端着一碗碗的汤圆来到病房。

  “叔叔,过年好哦,春晚好看但不要看晚了,还是要多注意休息……”“婆婆,这个汤圆很糯,尝一尝,体验一下年味儿……

  蔡利告诉记者,为了让患者在病房里也能感受到年味儿,科室专门自掏腰包为患者购买了汤圆,让他们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晚上10点,忙碌过后的蔡利也和同事们围坐在一起吃了一顿“年夜饭”。

  “做了一天手术,终于吃上了一口热饭。”对于值班医生郝杰而言,这还是他除夕的第一顿饭。

  “当医生快20年了,我都记不清有多少个春节是在医院过的。”郝杰说,虽然不能回家过年,但是妻子和上小学的儿子却常常安慰他,“工作是第一位的,认真工作,不要操心我们。”郝杰印象最深的是儿子小时候打电话来给自己拜年,当时孩子给妈妈说,我要给爸爸做恭喜发财,祝福爸爸,“我觉得当时听到孩子的声音好幸福,想哭得很。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