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谢德体:在有条件的乡镇设环保员推动农村垃圾分类

05.03.2017  09:36

  “垃圾不是废物,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建议,各地政府在城区试点垃圾分类的同时,也应在有条件的乡镇推行垃圾分类措施,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垃圾分类从农村做起更有优势。”谢德体认为,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垃圾数量和种类都少,因而在垃圾分类上更有操作性。政府除了制定相应政策引导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外,不妨采取一些激励措施,让他们尝到参与垃圾分类的“甜头”。

  谢德体介绍,浙江省海宁市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非常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试点乡村采取了一个好记好背的垃圾分类“两分法”——烂的扔到绿色垃圾桶,不烂的扔到白色垃圾桶。此外,当地一些试点乡村还引入回收公司指导村民充分利用垃圾,既减少了农村垃圾的处理量,也增加了村民收入。“比如,当地卖农药、化肥的销售商就负责回收农药瓶、化肥包装袋,大大推动了垃圾分类的进程。

  谢德体表示,在一些乡镇,政府部门利用财政拨款修好垃圾池后,却因后续管理措施没跟上,导致垃圾乱堆乱放,新修的垃圾池反而变成了新的垃圾堆,这种状况亟需改变。他建议,在有条件的乡镇,不妨把投入当地环保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抽出一部分,支持每个村设一个环保员,对其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专业培训,让其主要负责当地的垃圾回收和分类工作,这可能比花钱修大量的垃圾转运设施更为实惠、更见成效。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