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三的他却是垫江人心目中的“高个子”

08.06.2017  08:50

重庆客户端-华龙网消息,因“”而生,为“”而来,李子,几乎伴随了易科大半辈子,从小靠卖李子换学费,梦寐以求端上“铁饭碗”,后来又打碎“金饭碗”,回到山里种李子树,这位农民企业家,用他的“大能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将村里的荒山变成了“金山”。这个身高一米三的“小矮人”,如今却成了垫江人心目中的“高个子”。

命运坎坷 酷爱读书

36年前,一个六月的早晨,天蒙蒙亮,鸡叫三遍后,重庆垫江杠家镇双溪村五社,在一座低矮的土坯房门口,一个穿着破旧衣衫的少年小心翼翼地挑起扁担,两边的小竹篓里装得满满的,全是饱满红润、香气扑鼻的李子。

妈,我走了。”他对屋里打了声招呼,转身就走。时间耽搁不得,还要走上二十里山路,才能到镇里集上。

少年一边走山路,一边在心里暗暗算着一笔账:李子的成熟期只有20来天,7天才能赶一次集,也就是说,一年最多只能卖3次。李子3毛一斤,一次能卖3块多,3次下来,一年10块钱左右的学费也就有了着落——这还得老天爷作美,如果下雨,赶场的人就少得多了。

少年叫易科,10岁的他看起来身形远比同龄人矮小。这缘于他3岁时生的一场重病,家里穷,父母也没什么文化,无意中喂他吃错了药,这导致他的身高增长越来越慢,后来几乎停滞不前。

在别人异样眼光中长大的易科,酷爱读书,他渴望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家徒四壁,所幸房前屋后还有一大片野生李树,它们蓬蓬勃勃地生长着,也给了他筹措学费的希望。“那时候以为,读完书,找个稳定的工作,在城市上班,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多次遇挫 不安现状

1990年,成绩优秀的易科考了个高分,足够上当地的师范学校,然而,因为身高的缘故,他没被录取。

易科这才发现自己以前的想法太单纯,和梦想擦肩而过的他沮丧万分,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可他是家中长子,失去他,父母和唯一的妹妹怎么办?

总能找到一条路吧。”易科打起精神,决定去读职高,学一门手艺。在职高学习的期间,他用四年的刻苦换回了管理程控技术员证,还担任了学生干部。

1994年临毕业,垫江邮电局来学校招聘机务人员,易科再一次因身高原因,被心仪的工作拒之门外。当时的易科,深深感受到了多年后流行的这句毒鸡汤——“有时候你不努力一下,都不知道什么叫绝望。

易科不想轻易服输,他想来想去,鼓起勇气直接找到邮电局的领导毛遂自荐,“请相信我,我一定能干好。”正是这一次的勇气,让易科的人生发生了转变。他被邮电局聘为临时人员,成为一名线路维修工。

尽管临时人员的工资不到其他工人的五分之一,只有五块钱一天,易科仍然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拉线、爬电杆、修电话、爬铁塔、钻下水道……其他人不愿干的活,他都干。

很快,易科用勤奋证明了自己,他不仅由临时工转为了合同工,还被公司寄予厚望,先后派到四川邮电学校和深圳中兴通信学院等地深造。学成归来的易科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还成了家生了子,他的事业和人生迎来了春天。

2000年,儿子5岁时,当全家人为易科感到骄傲时,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理解的举动——辞职下海。

人说三十而立,我马上三十了,想自己闯一番事业。断了后路才能往前冲。”易科和几位朋友组建了一家保险公司的垫江营业部,成了业务主管经理。

当时,很多人不懂保险,也不太接受。初入行的易科选择从小保单做起,“每张保单也就几百块,我做过最大的一张保单也就一千多。

每天,易科奔波在地里田间、农户家里,面带微笑地向村民耐心讲解保险的重要性。也许是身上农民的朴素,很多村民逐渐接受了这个小个子推销员。时间长了,一张张来自农家小院的“田坎保单”被易科带回了公司,他的业绩越做越好,多次被公司评为全市优秀保险业务员。

兼济天下” 带动致富

自己的日子渐渐好了,但每次回到村里,看到掩映在李子树中的泥巴路、土坯房,一些村民还在过着咸菜就稀饭的日子,易科就想起自己小时候挑着李子换学费的光景,“不能让村里的孩子,再吃我小时候吃过的苦。

2003年,易科再次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不顾家人反对,辞去保险公司的高薪职务,回农村创业。

来自家庭的压力是巨大的,但是父亲、妻子的不理解,旁人的嘲笑,却让他更加坚定了回到大山去的信念。

还是李子树。因为本地的李子品质好,且不用打农药,经济又环保,易科决定扩大种植规模。地从哪儿来?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但老人们对土地流转认识不足,宁可把地荒着,也不放心给别人种,流转土地成了摆在易科面前最大的难题。往往前一天谈妥了,第二天又跑来说,还是不流转了,反复十几次的都有。

为了做大家的工作,易科逐户登门拜访,经常还要晚上提着手电筒去做工作,耐心细致讲解土地流转的好处,并承诺除了支付土地流转费用之外,还保证让村民到自己的果园来干活,前几年就算不挂果,也保证村民的生活。他给村民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费加上劳务费,一年最多可以拿到两三万,这不比撂荒强吗?乡亲们终于接受并支持了易科的想法。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易科在双溪村成功流转了土地近200亩。除了种植果树,他还打起了“林下经济”的主意。在果树未长成之前,在果林中间种植蔬菜和药材等。

和土地打交道基本是靠天吃饭,易科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06年的夏天让他记忆犹新。这一年,满山果树栽种已满三年,长势喜人,不出意外的话,当年可以挂果,谁知一入夏,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高温大旱。

急啊!为了给果树降温,易科干脆带领工人们睡到了池塘边,每天晚上1点,待地热退散后,就爬起来浇水。几个人合抱着几百斤重的水管,从几十米高的山上慢慢往下浇,刚浇过水的地又湿又滑,易科一不小心脚下打滑,从山上滚到了山下,摔得眼冒金星。“易哥,休息一下吧!”工人劝他,他却摇摇头,“时间不等人,再过几个小时天亮了,浇水就没效果了。”顾不上擦一擦身上的汗水和泥水,易科爬起来就继续。这样的浇水工作每两天一次,每次持续四五个小时,等到浇完水,天都亮了,大家累得回到家倒头就睡。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果园就实现了20多万元的利润,还让30多位村民赚了5000多元的工资。大家伙跟着易科干劲十足,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将土地流转给他,他的果园规模也越来越大,村里越来越多的“荒山”披上了绿装,村民也过上了好日子。

敢想敢闯 不忘初心

种地,也要种出花样来,易科不满足现有的产业,2014年,经熟人介绍,他来到了奉节县兴隆镇清泉村考察,因为当地地理优势,李子成熟较晚,这样就能把李子的销售时间链拉长一些。

清泉村主任许孝兵还记得,当年,村里有70%的土地是撂荒的。初见到易科,他就觉得,“这个人很踏实,不像那些光说大话的。”双方洽谈了几次,一拍即合。

易科组织村民们去垫江自己的果园里参观了解,还自掏腰包带他们去江津等地考察,等他们都接受土地流转之后,又四处奔走,引进了福建、四川等地种植大户自带资金,来村里一起投资,共同建设了一个现代农业园。

村里种上了晚熟李子,还有五百多亩中药材,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2000多元。”许孝兵告诉记者,最让自己感动的是,易科还对当地的困难户进行了义务扶贫,有一户人家有两人重残疾,易科得知后,就每月给他们补助五百元生活费,凡有土地流转的农户家中有孩子考上大学的,易科也会送上1000元的无偿资助,这些年来,他总共向社会捐助了300多万元。

我始终觉得,如果一个人富,身边的人不富,是没办法长长久久的,只有大家都富起来,才算和谐。”易科的想法朴素而又简单。

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易科相继成立了宇鹏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双龙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重庆市尚山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如今,他在各地的果园、速丰林、苗圃等加起来,已达到一万两千多亩,总资产过亿元,年营业额1000多万,流转土地4300多户,带动村民就业500多人,并获得全国优秀农村青年企业家等大大小小的荣誉20多项,2015年5月,他还被评为全国劳模。这个小个子,如今俨然已成为当地人心目中的“大人物”,但是他却打心眼里觉得,自己依然是个农民,“我只想种一辈子的树。等到我种不动了,儿子也会回来接我的班。

又到李子成熟季节,“我要去看看这批李子什么时候采摘口感最好。”易科在接受了记者采访后,又风尘仆仆地上山,去和他心爱的果树打交道了。

重庆客户端-华龙网记者 佘振芳

原标题:百姓故事:一米三的“高个子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