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晚清第一词人”是谁?曾被重庆这个地方深深吸引

06.06.2017  22:33

重庆

(淸)赵熙

万家灯火气如虹,水势西回复折东。

重镇天开巴子国,大城山压禹王宫。

楼台市气笙歌外,朝暮江声鼓角中。

自古全川财富地,津亭红烛醉春风。

你知道吗?

100多年前,一位晚清文人,

以一首诗歌——《重庆》,

深情为朝天门画了一幅总体画像。

这位文人是谁?

在《重庆》中,

他吟诵了朝天门的哪些景致?

这些景致在今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写下这首诗的是大名鼎鼎的“晚清第一词人

赵熙(1867—1948),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光绪十八年,赵熙进京参加殿试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年,赵熙二次入京,应保和殿大考,名列一等,授翰林院国史馆编修。

巴县历代诗歌选注》主编之一林永蔚介绍,赵熙思想开明,曾参与四川保路运动,弹劾赵尔丰;支持戊戌维新,作诗唾骂袁世凯。

赵熙“工诗,善书,间亦作画。诗篇援笔立就,风调冠绝一时。偶撰戏词,传播妇孺之口”,蜀传有“家有赵翁书,斯人才不俗”之谚,世称“晚清第一词人”。

林永蔚称,赵熙一生与重庆颇有渊源,先后写下大量关于重庆的诗篇,现流传下来的有160余首。

重庆》一诗为光绪十八年(1892)新春,赵熙初到重庆而作。

从这首诗描述的景致看,诗人应该是舟行至朝天门码头时,仰望重庆城——即今天的渝中半岛时所作。全诗描述了热闹非凡的朝天门的夜景、江景,山水之城的美景跃然纸上。

江景夜景今胜昔,“朝天扬帆”将成新地标

100多年前的朝天门是什么样?

万家灯火气如虹,水势西回复折东”中,上句写的是朝天门的夜景,下句描述的则是滚滚而来的长江水,在朝天门两江交汇处向东折去汇入大海。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重庆卷)中记录,朝天门码头是重庆历史上最早的一个古码头,千百年来,因码头而生的各种文化要素在这里聚集沉淀。故而以朝天门为视角,描述渝中半岛的诗歌,在古代还有不少。

元代诗人吴皋早就在同为《重庆》的诗中写道:“一片石头二水环,天镛城阙破愁颜。

他热情歌颂了长江嘉陵二水环绕的石砌山城,描述自己听到城上“天镛”响鸣,惊天动地,忧愁一扫而空。

如今,诗人笔下的景象更胜往昔。朝天门客运码头成为中外游人观赏渝中半岛的好地方。

两江在此汇合后,声势益发浩荡,穿三峡,通江汉,一泻千里,成为长江上的“黄金水段”。

游客如果选择效仿古人,在朝天门乘船夜游两江,可选择经典的“两江游”航线。

船行江中,游人尽可感受赵熙在诗文后半段中书写的“楼台市气笙歌外,朝暮江声鼓角中”的意境。

长滨路上车水马龙,江岸上灯火辉煌,一栋栋建筑鳞次栉比,长江大桥、朝天门大桥气势宏伟,各色灯饰令人目不暇接。

目前,朝天门来福士广场正在建设中,该项目又名“朝天扬帆”。

其塔楼设计源于重庆积淀千年的航运文化,分别以 350m 及 250m 的高度化形为江面上强劲的风帆,与朝天门广场连为一体,犹如一艘“大船”,寓意迎风起航、乘风破浪。

建成之后,“朝天扬帆”无疑将会成为重庆的新地标。

(区县头条)

原标题:大名鼎鼎的“晚清第一词人”是谁?曾被重庆这个地方深深吸引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