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强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综述

18.07.2016  18:12

      新华社记者 刘奕湛
      “奔跑吧祖国;坚持跟党走,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国家正在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前进。”2016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中的一些表述说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面貌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高度认同、积极点赞。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近年来,各高校紧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坚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信念。
      以课堂为抓手贯通思想政治教育全链条
      从2007年起,在本科生中实施“党旗领航工程”,增强大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从2008年起,在研究生中开展弘德教育系列活动,先后邀请多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和全国道德模范来校传播高尚德行;从2010年起,实施“党报进宿舍”计划,订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党报,投递至全校学生宿舍。
      一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着力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课堂、活动课堂、网络课堂和实践课堂,从知识根基、文化氛围、网络环境和实践检验四方面入手。2005年至2014年,学校思政课连续10年保持100%的优秀课堂率。
      在打造课堂教学过程中,各地各高校规范思政教材编选管理,充分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生动案例,增强教材时效性与吸引力。在一些高校里,校领导参加集体备课,探索互动式教学,共同建设大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的思政课程。
      天津市教委通过运用“互联网+思政”思维,自主研发“超级校园”APP应用平台,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堂。平台通过开放社区的形式,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需要建组建群,目前已覆盖天津市各高校师生26万人。
      在此基础上,天津市教委、各高校依托平台“大数据”系统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行为数据,深入了解学生价值取向、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接受水平等信息,使原来的面对面统一式教育模式转向数字化个性教育,真正实现了精准教育、因材施教。
      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有机融合
      多年来,各高校积极运用网络平台,打造一支素质过硬、团结协作的学生网络文化建设团队,让学生成为网络文化阵地的主人翁,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
      湖南师范大学长期以来注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建立学生记者站,开展“师大之星”评选、“学生最喜爱的青年教师”评选、“优秀班集体”评选等网上网下主题教育活动,吸引学生自发参与。2014年,以学生为运营主体的“星空”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获批成为全国首批20个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新生入校、毕业生离校前后,一些高校邀请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教授在网上与学生交流互动,指导学生成长成才。
      2015年,重庆大学85%的新生在入学报到前即通过易班学习了《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校园安全知识》等入学教育课程,课程学习、测试页面点击量近5万人次。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模式,通过易班组织《形势与政策》课程网络测验,共52622人次参与。
      一些高校还组织开展“向党说句心里话”原创红色微博活动,举办“在党旗下成长”优秀学生党员事迹报告会、优秀学生党员评选表彰等网下党员示范活动。通过网上网下的有机融合,牢牢把握住大学生思想教育阵地。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
      安徽农业大学深入挖掘“大别山道路”精神内涵,组织编写《“大别山道路”纪实》《泥腿子教授胡承霖》《安农村官》等校本教材,构建“课堂教育、文化熏陶、实践感知、典型引导”于一体的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
      高校始终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和基本遵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成长服务全过程。
      华南农业大学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志愿红满堂”等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制定实施《大学生预备党员党性锻炼实践办法》,形成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目前有5351名党员志愿者注册并发布服务报道,撰写心得体会8105篇,累计服务时数超过20万小时。
      此外,利用重要时间节点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筑中国梦”主题原创网络视听节目征集推选和展播活动等,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在高校蔚然成风。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