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无人区、消失的行政乡…原来三峡还有这么多“秘密”

04.06.2018  18:31

历史上的三峡

是众多壮美诗篇里的 人文地标

地理上的三峡

是中国腹地璀璨的 绿色明珠

发展中的三峡

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 生态屏障

 

关于三峡的报道已经很多了

三峡还有多少“秘密”可言?

最近

新华社一行记者组成报道团队

穿行三峡库区腹地

为我们揭开了许多

三峡地区鲜为人知的“秘密”——

 

秘密一

重庆也有一片神秘的“无人区

里面宝贝有点多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无人区

它们因各种神秘的传说

吸引着无数探险者前往

 

在三峡库区腹地

也有一片神秘的“无人区

这是一个叫做“五里坡”的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它绵延352平方公里

与神秘的神农架紧密相连

(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景象)

 

 这里人迹罕至、森林密布

还有美丽的湿地景色

湿地里有一个数百平方米大的“天池

无论大雨还是干旱

一年四季水位保持不变

犹如湿地里的“海绵

(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湿地景象)

 

保护区内还有难得一见的“野生稻田

每年都自然出芽、开花、结穗

周而复始

没人知道稻种从哪里来

也没人知道为何唯独在这里生长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

五里坡”发挥着维护生物多样性

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作用

保护区内野生动物很多

经常有黑熊出没

保护区内珍稀植物众多

(保护区内的珙桐)

 

其中仅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就有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

 

秘密二

十年时间,这个乡从行政版图上消失了

 

大自然需要多久才能将人类留下的痕迹抹去?

 

其实

五里坡自然保护区以前并不是无人区

过去

在中国的行政版图上

这里叫做“庙堂乡

 

全乡2308名村民曾

散居在海拔1200米至2400米的高山上

“一上上云天,一下下河边。

对山叫得应,走路走半天。”

(新华社记者在无人区内的亚高山湿地行进)

 

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

即便当地曾投入巨资修路筑桥

庙堂乡依然陷入“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

只有搬出山外

庙堂才能从根本上挖掉“穷根

(航拍庙堂乡景色)

 

2008年初

庙堂整乡生态搬迁工作全面启动

2009年,在整体搬迁任务基本完成后

重庆市政府批复“同意撤销庙堂乡

庙堂乡在行政版图上从此消失

并入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五里坡自然保护区景色)

 

庙堂也因此历史留名

成为全国首个整乡生态搬迁乡

 

两千多名村民的出山

使得五里坡保护区管理的森林面积增加了一倍

一代一代“刀耕火种”留下的

裸露的岩石、贫瘠的土地

正在逐步恢复生态

如今的庙堂成了名副其实的动植物乐园

 

在庙堂后溪河畔

有一棵树龄1200年的铁坚油杉

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第二大油杉树

也许只有它能记住庙堂曾经发生的故事

秘密三

两岸猿声啼不住”,他们的主食竟然是……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巫山县长江小三峡两岸峰峦叠翠,风光秀丽

古人乘船过三峡经常能听到猿猴的鸣叫

如今

你能听到诗仙李白听到的一样的“猿声

但你也许不知道的是

这些猴群的 主食 是人工投放的玉米

玉米含糖量高,猴子吃一顿能顶两天饿

而山上的野果则是野猴的 零食

为了让猴子吃饱

小三峡沿线设有多个人工投放点

(小三峡岸边的野生猕猴)

 

其实

猴群曾一度对人类失望,离开这里

过去当地老百姓迫于生计

曾大面积毁林种地、砍树烧柴

长江两岸森林植被破坏严重

猴群栖息地变小

野猴数量锐减到不足千只

 

如今

生态保护的成效开始显现,绿色重回三峡

库区生态屏障区森林覆盖率

从20%左右上升到45%

猴子也回到小三峡

猴群数量恢复到3000多只 

(小三峡岸边的野生猕猴)

  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余秋雨《文化苦旅

记者:王丁 韩振 黎华玲

摄影:王全超 周文冲

编辑: 李元元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