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的酒,今天的愁!别拿“隔夜酒”不当事

16.07.2021  19:53

近日中午12时许,渝北交巡警在空港东收费站执勤时,发现一辆轿车歪歪扭扭地行驶过来,民警立即将其拦停并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民警发现该驾驶员双眼通红,讲话语无伦次,嘴里还散发着味,民警随即对其进行酒精呼气测试,结果为43mg/100ml,涉嫌饮酒后驾驶机动车。

面对检查结果,刘某很疑惑,他称当天并没有喝酒,这酒已是昨晚喝的,怎么还是酒驾?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 隔夜酒

经查,前一晚,驾驶员刘某与朋友吃宵夜喝酒,从晚上20时持续到次日凌晨1时许才散场,刘某回家后一直睡到中午才起床。当天中午想着要去审验自己的轿车,于是,刘某吃完午饭就准备驾车出门。当其家人劝他昨晚喝了酒不要开车时,刘某认为已隔了一夜,不会被查出酒驾,便强行驾车出发。

一路上,刘某头脑还有点模糊,开车也很不稳当,结果在空港东收费站被民警查获。

民警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对刘某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违法行为处以记12分、暂扣驾照6个月以及罚款1000元的处罚。

酒后多长时间开车才不算酒驾?

以下这些酒驾误区,你要知道。

酒驾司机常存的六个认识误区

1

误区:自己酒量好,喝一点没影响

有的驾驶员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自己酒量好,少喝点或喝完休息一会儿再驾车上路没有问题。其实酒量的好坏与血液酒精浓度没有必然关系。

法律规定,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79毫克为饮酒驾车,达到80毫克及以上认定为醉酒驾车。酒驾的认定标准与酒量大小没有任何关系,酒量大的人饮酒后即便神智清醒,血液中酒精含量也可能达到酒驾标准。根据酒量来判定是否酒驾,这是毫无科学依据的。

2

误区:酒后挪车不算酒驾

汽车发动并发生位移,驾驶员即处于驾驶行为当中。驾驶员饮酒后驾驶车辆即使车速再慢,由于其本人在控制能力和反应能力上已经受到了酒精的麻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危险事故,对周围人群的安全造成威胁。

所以对于这种行为,都以危险驾驶罪加以惩处。提醒司机朋友们不要心存侥幸铤而走险,要自觉做到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

3

误区:在马路以外的地点酒驾没事

有人认为,只要不在马路上行驶,即使喝了酒也不算酒驾,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提醒司机朋友,在小区院内、马路牙上方等马路以外的地点饮酒驾驶,经过测验调查后如果达到酒驾或醉驾标准,交警也会按相关法规条例统一处理。

4

误区:酒后骑摩托车不属于酒驾

很多朋友认为,酒后驾驶摩托车,不算酒后驾驶,但事实上,二轮、三轮摩托车都属于机动车,和汽车一样,酒后驾驶摩托车一样要受到相应处罚。

5

误区:隔餐、隔夜酒不属于酒驾

很多人中午过量饮酒后下午虽然没开车但夜间开车,或是晚上饮酒当晚没开车,次日早上开车,不能就此认为万事大吉了。因血液中仍然含有大量酒精,还是有可能酒驾或醉驾,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隔餐醉”或“隔夜醉”。

从科学实验数据看,酒精在人体中,一般消解时间为10-20个小时。前一天如果喝了一定量的酒,第二天开车的话,也有可能醉驾,因为酒精在体内还没有完全消解。所以,喝完酒尽量隔一天再开车。

6

误区:酒后喝水能稀释酒精含量

有些酒驾司机,看到有交警,会赶紧喝水、抽烟,想让口腔里的酒精含量降下来,其实这种做法是没有用的。交警使用的酒精检测仪,检测的其实是来自肺部的气体,而不仅仅是口腔里的,这也是为什么交警要让受测者至少吹气两到三秒的原因。

肺部的气体,不会因为喝几口水就能冲淡,而且喝完酒之后,酒精是一个逐渐代谢的过程,这个过程长达十多个小时,体内酒精含量也呈从低到高再逐渐降低的趋势,所以,司机喝水不但无法冲淡酒精含量,反而会使酒精含量上升。

交巡警提醒

酒精在人体内代谢速度取决于个体差异及酒精摄入量,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酒精代谢速度也不同。喝酒后必须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最好间隔24小时以上再驾车上路。

原标题:曝光台| 昨夜的酒,今天的愁!别拿“隔夜酒”不当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