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民: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23.03.2016  16:03

                          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纪念2016年世界气象日

      今天是第56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世界气象日是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WMO)为了纪念《国际气象组织公约》生效日(1950年3月23日)而设立,每年的这一天,各成员国都要围绕世界气象组织确定的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纪念活动,以提高世界各地公众对天气气候问题以及气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过去的几十年,全球变暖趋势越来越显著,数据显示,当前的地球温度已经比20世纪初升高了1℃。气候变化正在破坏季节的自然格局,并使热浪、干旱和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悄然增多变强,这些正在发生的变化预示着未来将更热、更旱、更涝。2015年12月,世界各国政府一致通过了《巴黎协议》,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巴黎协议》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协议》要求所有国家不遗余力,在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基础上,对气候变化的紧迫威胁作出应对。
      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重庆地区增暖显著,大部分地区降水呈减少趋势,高温事件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11-2015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5年期,而受强厄尔尼诺的叠加影响,2015年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近年来,我市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例如,2006年特大高温干旱、2007年“7·17”渝西特大暴雨、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2010年“5·6”强风暴、2014年“9·1”渝东北特大暴雨、2015年“8·17”区域暴雨等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从气候变化趋势预估来看,未来重庆地区年平均气温上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未来高温热浪、暴雨日数和降水强度都将增加。
      应对气候变化,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重庆气象部门一直不遗余力。特别通过过去5年扎扎实实的气象现代化建设,全市立体综合气象观测网不断完善,天气预报准确率及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为防灾减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建成了市、区县两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基本形成纵向到乡镇、横向连接相关部门的防灾减灾网络,预警信息发布的及时性进一步提高,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各级政府逐步建立起了气象灾害防御联席会议、自然灾害联合会商、预警信息发布、预警响应等工作机制,全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市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较“十一五”时期下降47%,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平均比率由“十一五”时期的1.1%下降到0.46%。公众对气象服务满意度稳定在85分左右。
      在全力应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同时,重庆气象部门也在积极参与寻找清洁的能源、可开发利用的生态气候资源。近年来,先后开展了重庆风能、太阳能资源、旅游气候资源评估,编制了全市风电场规划,为我市规划风电场32个,总装机容量170万千瓦以上,武隆四眼坪、石柱玉龙风电场全部建成并网发电,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大力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积极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近年来,累计增加降水21.8亿立方米、防雹保护面积12万多平方公里,“蓝天行动”人工增雨助力我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面对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十三五”时期,重庆市气象部门将大力实施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城乡一体化工程、重庆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工程、“智慧气象”基础建设工程、气象科技创新工程、气象基础设施与科学管理提升工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示范工程和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保障工程“七大重点项目”,着力构建以预警联动和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无缝隙、精准、智慧的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以政府主导、部门主体、社会参与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聚焦核心技术、开放高效的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法治化、规范化的现代气象管理体系“五大体系”,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集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现代气象管理体系为一体的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更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气象预报预测精准水平稳步提高,气象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气象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整体实力接近东部发达省市先进水平并在西部领先,若干领域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为重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防御气象灾害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撑。
      应对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需要政府、部门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在此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构筑防线,切实保护我们居住和生存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我们的美好家园。

(作者为重庆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银民      来源《重庆日报》2016年3月23日007版)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