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排球女神”如何做选择题

10.09.2015  08:41

在电影《午夜巴塞罗那》里,“女神”斯嘉丽·约翰逊饰演的女主角在感情中,始终处于痛苦的迷茫状态:她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想要什么?选择有时是令人痛苦和需要勇气的,因为方向太多,可能性太多,并且一旦选择,反悔的成本又很高。所以才有文艺如“人生如棋”或声泪俱下如“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这类说法。

几天前,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帮助女排这个对中国体育有着特殊意义的团队,时隔11年后重回世界之巅,“铁榔头”郎平在媒体和球迷口中也有了“女神”的新称呼。但与电影里的“女神”不同的是,郎平一路走来,所有的选择都令人敬佩。

女排夺冠前夜,中国女篮亚锦赛决赛主场惨败日本,就在前几天,国足被中国香港0:0逼平,而即将开始的男篮亚锦赛,中国队的前景也不被看好。若仅用体制来解释,或许太过不负责,因为恰恰相反,女排是中国三大球里职业化程度最低的。同样在几年前,女排进入低谷,同样的一拨姑娘,换了个郎平,怎么就成功了?

或许万物皆有一个根本规律,正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样的耕作古训一样,体育也有这样一个规律和传统——再优秀的运动员,都抵不过时间的摧残,因此每一个队伍都需要新老交替和阵痛。面对短期阵痛,男篮和女篮几乎都选择了快速保住短期成绩。伦敦奥运会,全盘老将阵容6战皆墨,此后菲律宾亚锦赛惨败中华台北才想到新老交替,而今年亚锦赛开赛在即,面对不夺冠就很可能无缘明年奥运会的压力,男篮的担子非常重。女篮也一样,伦敦奥运会后没有及时换血,本届亚锦赛的年轻队员缺少大赛经验和阅历,面对日本的强势发挥束手无策,最终惨败。

女排则不同。2013年,郎平在女排陷入最低谷时临危受命,推行“大国家队”理念,大量考察年轻队员,并敢于在实战中给年轻队员机会,例如其刚上任,就决定放弃带国家队参加之前必须参加的瑞士女排精英赛,改由备战世青赛的国家青年队参赛。以往,女排是每个比赛都必争成绩,但如今,2014年总决赛四主力休战,今年总决赛派二线队主打的情况,成为了郎平统军下的常态。

郎平在自传里回忆,自己退役后本有担任北京市体委副主任这样体制内官员的机会,“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只想出去一两年,学学语言、开开眼界”,郎平就这样远赴国外做了穷学生。要说速度,成为官员显然是个简单快速的选择,这也是很多当年和郎平一起打球的队友的选择,但郎平选择了另一个方向,也成就了中国体育历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传奇。

方向比速度重要,即便本次女排没有夺冠,我想,对于跟随内心选择的郎平来说,也是无悔和满足的。这种满足感,和鸡贼地快速达到某些目标相比,显然是云泥之别。

文/包靖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