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发布日本侵华档案 抗战标语唤醒民族意识

14.07.2015  11:32
【摘要】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要种族不灭,惟抗战到底”、“不打日本鬼子,将来难过日子”等标语应运而生,简短易懂,振聋发聩。在日本侵略者肆意轰炸中国领土、发动惨无人道的毒气战时,宣传防空、防毒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浙江泗安县内的标语

安徽民间抗战对联:加强必胜信念 坚持抗战主张横批:收复山河

山西洪洞县城的抗日标语

日本官兵观看《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广州车站前的抗日宣传板

厦门儿童救亡剧团呼吁儿童抗日

江西瑞昌城内抗日壁画

山西平定城内的防毒气标语

  “要种族不灭,惟抗战到底!

  “万众一心,誓灭倭寇!

  抗战时期,一句句掷地有声的口号唤醒了广大国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举国上下,同仇敌忾。近日,北碚档案局向重庆晚报独家披露一批日本侵华档案,是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中国抗战宣传品。

   壁画:宣传政治纲领

  昨日,北碚档案局局长冯琰向重庆晚报记者展示了一张1938年10月出版的日本刊物的照片,照片中的墙上写着“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大字,旁边站立着十几名日本士兵。

  “这是日本工藤部队的官兵正在观看金柱附近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这个纲领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于1937年8月在洛川会议上提出的,是对抗日战争具有指导性的总纲领。”冯琰介绍。

  “为了贯彻《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中央红军改编的八路军、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和党领导的其他抗日武装先后开赴前线。”冯琰说,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取得了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漫画:描绘日寇暴行

  日本侵略者自踏上中国领土起,杀人纵火,奸淫掳掠。刊于1938年11月的日本刊物上,刊登了一张拍摄于广州车站前的宣传板照片,宣传板上用漫画生动描绘了日军残杀中国百姓、奸淫妇女的情景,下方写着“日本嘅贼……作恶滔天,烧了住屋,赶杀夹强奸!老幼都惨死,揾命揾钱……”揭露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

  资料记载,1938年10月21日,日军占领广州后,烧杀淫掠。10月23日,日军大肆施放燃烧弹,把广州城西南面烧成一片火海,十八甫、黄沙和文化公园一带被烧成了废墟。

  日军残忍杀害抗日爱国志士和无辜群众,还在黄埔(现边防检查站大院)设立宪兵队大本营,每天将广州市郊抓来的群众酷刑拷打审讯后,日夜用汽车运至牛山炮坑枪杀或斩杀,堆尸满坑,臭气冲天;在广州市设慰安所,每天挨家逐户搜索,将抓来的“花姑娘”囚于所内。1939年11月17日,他们将拘留于黄德光医院的妇女2000余人,编成“姑娘慰劳团”,送各线充军妓,拒往者,多被惨杀。为掠夺更多物资,确保自给,日军对广州的工业、金融、商业等也进行了疯狂掠夺。

   标语:号召全民抗日

  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动员全国人民团结抗日成为当务之急,全国百姓乃至海外华侨、儿童团体均加入到抗战行列中。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要种族不灭,惟抗战到底”、“不打日本鬼子,将来难过日子”等标语应运而生,简短易懂,振聋发聩。山西、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均有号召抗战的壁画和标语。“中国共产党和阎锡山合作发起的抗日救亡组织——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在山西平定城内张贴抗日传单。”冯琰介绍,他们在八路军的协助下,组织了一支拥有数万人的新军武装,在各县建立了人民自卫队和抗日游击队。

  海外华侨也作出了巨大贡献。统计资料显示,抗战期间华侨捐款约达13亿多元,侨汇数十亿元,还向国内无偿捐献大批战需物资如飞机、坦克、汽车、衣物、药品等,发起“不合作运动”,坚决抵制日货,配合祖国抗战。

  全国各地还涌现出一大批抗日救亡团体。在中共厦门工委领导下成立的厦门儿童救亡剧团,在厦门进行抗日义演、为前方抗日将士募集寒衣,还发动群众为抗日捐款。冯琰介绍,厦门失守之后,厦门儿童救亡剧团走出家乡,在广州、南宁、香港甚至南洋开展募捐,争取海外华侨支援祖国的抗战事业,邓颖超称赞他们:“小小年纪就那么热心爱国,真是我们的国宝”。

   宣传:教授防空防毒

  在1939年7月出版的日本刊物中,有一张抗战时期拍摄于汕头市的照片,照片中用日文书写着“我们不杀日本俘虏”。

  冯琰介绍,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鼓励号召群众坚决抗战,还将宣传工作做到敌人的后方,从心理入手瓦解敌军,为胜利铺开道路。抗战初期,中共还颁布了俘虏政策,要求优待和释放俘虏。

  在日本侵略者肆意轰炸中国领土、发动惨无人道的毒气战时,宣传防空、防毒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1937年11月出版的日本刊物上刊登了山西平定城内的标语照片——“毒气来时站在高处或对着风走”、“敌机投弹躲到地洞里去,或躲到床下与桌下去”等,教无辜群众将损失降到最低。

  重庆晚报记者 吴娟 实习生 许美延 北碚区档案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