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名科技人员离职下海 要让手术机器人重庆造

17.10.2015  12:26

重庆日报讯 (首席记者 张亦筑)10月13日,在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科技人员创业启动仪式上,作为首批离职创业的科技人员代表,该院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创新中心主任李耀与院长袁家虎正式签订了“离职创业协议书”。

这意味着,不久后,他将率领一支7名成员全是“80后”的博士团队,离开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到本月刚注册成立的重庆华鹊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就职,走上“下海”创业之路。

据悉,首批离职创业的还有石墨烯和人脸识别团队,3个团队有17名科技人员离职创业,而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科研人员总共260名。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举办这样一场仪式,并邀请市委组织部、市科委相关负责人参加,目的是为这些率先离职创业的科技人员壮行,让他们放开手脚去“下海”。

毕竟,放眼我市乃至全国,像中科院重庆研究院这样的科研团队集体离职创业还很少见。

中科院被誉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在人们眼里,能够进入中科院及其下设单位工作,是令人十分羡慕的事情。那他们为何会选择“下海”创业?

希望加速我们已有技术成果产业化,让更多人尽快用上这些技术成果。”35岁的海归博士李耀如是说。在他看来,依靠企业进行商业化运营,才能让技术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

据悉,不同于“一锤子买卖”式的技术转让,也不同于一些院企建立的松散合作关系,这3个团队与企业建立的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合作关系。比如李耀将出任华鹊公司首席科学家一职,带领他的团队继续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同时也全权负责企业的研发管理。这无疑让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产品开发和升级换代将得到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

如今产业发展尤其是新兴产业发展,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重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要有一部分高水平科技人员投身产业第一线。”袁家虎认为,只有人员结构改变了,产业结构才能更好转型升级。

但创业风险大,如果失败了怎么办?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为离职创业的科技人员留了退路。根据今年出台的《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促进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离职创业员工3年内可返回院内工作,按照原聘用方式和待遇重新聘用。这无疑解决了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

中科院海归博士带头‘下海’创业,这对于重庆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而言,将起到很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市科委相关负责人称。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