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花灯真的起源“狸猫换太子”吗?

01.04.2017  00:06

秀山花灯起源“狸猫换太子”?

相传距今1000年前,宋真宗赵恒宠爱宫女出身的李氏并与她生下一个儿子。与此同时,皇后刘氏也生下一个儿子,却是个死胎。刘皇后瞒着真宗,指使心腹太监将李氏的儿子用一只野猫换掉。同时放出谣言说,李氏是混进宫里的妖精,生了一个怪物,从而引起真宗对李氏的厌恶,将李氏打入冷宫。这就是宋代野史上著名的“狸猫换太子”故事。

刘皇后将李氏所生儿子偷来后当成自己的儿子养大,由真宗取名为赵祯并立为太子。公元1022年宋真宗驾崩,赵祯继位为宋仁宗。后来,仁宗在包拯的帮助下查明真相,恢复了生母李氏的名分,成为皇太后。但此时李氏早已因长年孤寂悲伤哭瞎了双眼。仁宗许下重愿要让母亲重见光明,下令在京城内外点燃万盏宫灯,让全国百姓为皇太后祈福。从此闹花灯成为祈福消灾的风俗流传到各地。秀山花灯唱词:“花是花,灯是灯,麻油点火叫花灯。仁宗皇帝登龙床,太后娘娘瞎眼睛。许下宫灯一万盏,千年流传到如今。”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秀山花灯的真实起源是否如此,目前无法考证,但其与云南花灯、贵州花灯、湖南花灯有着相同的起源,则是可能的。而秀山花灯更具有巴蜀地域特征,并融入了武陵山区跳丧请神的巫俗传统。这在秀山县清溪乡农村尤其明显。

清溪乡:保留秀山花灯最原始的表演形式

清溪乡至今保留着秀山花灯最原始的表演形式:农家院坝里,几个男孩各占院坝四角,手持长杆灯笼照亮场地,以示善才童子保佑过程圆满;几张桌子搭成高台,一男一“女”(男扮女装)在桌子上表演,俗称高台花灯。表演者不仅要求身手矫捷,有舞蹈基础,而且需要具备杂技技巧。表演时,女角始终处于中心位置,男角围着女角转,且不能站直身子,任何时候必须低于女角。这种“女尊男卑”现象,实际正是武陵山区历史上母系氏族部落风俗的遗存。

此外,秀山花灯还有一套固定的程式。我曾目睹清溪乡的花灯表演:开始前要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若干年前的担当者是巫师),完成设堂、请灯、唱灯等仪式,对天地君亲师牌位点香供奉,之后才是群众性的跳灯、辞灯等活动。

秀山花灯除了男女二人表演的单花灯外,还有双花灯、群花灯、花灯戏等形式。花灯戏有事先准备的剧本,演绎一出较完整的故事,但剧情较简单,容许演员自由发挥,一般也不用专门布景。道具通常就是一把扇子,舞动起来,飘飘欲仙,十分优美。

秀山花灯传统深厚,保存下来的历史文化信息十分丰富。2006年,秀山花灯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原标题:秀山花灯真的起源“狸猫换太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