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科协依托科技智力资源助力脱贫攻坚(《重庆扶贫专报》第48期)

29.06.2018  16:37

  市科协按照中央和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部署,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优势和力量,进一步提升站位、增强信心,积极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助力全市脱贫攻坚。

  一、坚持虚实结合,强化政治担当。一是抓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召开11次党组会、4次专题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思想,建立以党组书记为组长的助力建功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抓结合,力求工作融合。坚持科协业务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将项目和资金向扶贫工作倾斜,突出科技扶贫、智力扶贫、产业扶贫,找准工作着力点和发力点。三是抓对标,形成务实思路。对标中央和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行动,党组深入14个贫困区县调研34人次,及时制定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创新举措。

  二、坚持点面结合,确保工作精准。一是全面覆盖14个贫困区县。联合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常态化开展院士专家走进区县、“农科专家急诊室”、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400余场次,组织346个科技组织3000余名科技工作者深入一线帮扶,覆盖493贫困村,帮扶58431户建卡贫困户197870人。“科普大篷车渝州行”开进8个贫困区县76所中小学校,受益师生近20万人。二是聚焦聚力18个深度贫困乡镇。为每个乡镇建设共享科技馆;建设乡村科普e站,部署163台“科普文化重庆云”终端实现中小学校、村社全覆盖;扶持一个以上科普示范基地,建成柠檬、茶叶等科普示范基地21个;建设科技服务团,与深度贫困乡镇“一一结对”,开展科技服务活动47场次;建设农技协联合会,新建农技专家服务站、县级农技协联合会、基层农技协67个;帮扶一批贫困学生,组织开展深度贫困乡镇中小学生科技冬(夏)令营活动。三是定点帮扶万州区龙驹镇。选派机关副处级干部到民义村任第一书记。今年将积极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乡村科普馆建设、民俗庭院打造、乡镇中小学科普服务能力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建设、科技报刊进村入户行动和农业科普示范园建设。

  三、坚持内外结合,凝聚帮扶合力。一是向上借势扶贫。积极争取中国科协“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智爱妈妈”等项目支持,安排14个贫困区县项目资金超过600万元。中国科协支持重庆开展基层科协建设“3+1”试点工作,吸纳医院院长、农技站站长、学校校长等“三长”进入科协组织任兼职副主席。二是向下联动扶贫。将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和党建述职评议重要内容,要求各级科协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如,市农技协联合会出资搭建线上电子商务平台红农网,建立线下“百品百店体验馆”30家,举办“舌尖上的田野”农技协成果展等,帮助解决贫困区县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东西协作扶贫。市科协与山东省科协签订《鲁渝科技扶贫协作协议》,组织全市14个贫困区县科协与山东省对口帮扶的14个市及所属县(市、区)科协开展科技扶贫协作对接活动。牵线宁波市科协、南京市科协与万州区结成帮扶对子,在引入科普设备(器材)、院士专家团队、农业优质新品种、开展科普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

  四、坚持新旧结合,推动模式创新。一是探索“市场+”模式。在巫山县大昌镇白洋村、铜鼓镇竹园村分别建立小米、腊梅种植基地,采取协会出专家、出技术、出种子、包收购和当地农民出土地、出劳力的方式开展市场化合作。二是探索“互联网+”模式。联合市文化委整合资金1600万元建设“科普文化重庆云”,配备1800个大屏信息化终端。三是探索“教育+”模式。课堂内外杂志社公司与龙驹镇4所中小学加强战略合作,在捐赠期刊图书、设立课堂内外奖学金、择优参加研学活动、专题讲座等方面进行长效帮扶。

  五、坚持远近结合,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实施“村会合作”项目。遴选24个涉农涉医学会与有科技需求的行政村“一一配对”,给予项目经费补助,推动市级学会组织会员,围绕乡土人才培养、乡村产业振兴、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参与乡村振兴。二是组织退休专家人才“传帮带”。依托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科技社团,组织一批在乡村振兴领域具有一定专长的离退休专家人才,采取乡村人才“请上来”集中培训、退休专家人才“走下去”专题授课等形式,培育乡村本土人才带头人。三是扶持指导乡村振兴示范点。通过技术培训、科学普及、产业培育等方式,打造24个科技创新型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24个乡村科普馆。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决策调研。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围绕“农业生产强、农村生态美、农民生活富”主题,开展课题研究和学术活动。      (根据市科协有关材料整理)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