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进科技创新 重庆拟设3亿规模天使投资引导基金

23.06.2015  10:54
    华龙网6月22日15时讯(记者 李霁月)近日,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重庆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本月19日,市科委主任李殿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处于关键地位。结合“行动计划”相关内容和任务分工,市科委将协同各区县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努力办好抓改革、搞服务、造空间三件大事,加速推进科技创新。

          抓改革:年底前 至少完成100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性案例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其中包括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等。为此,市科委将按照“谁创新谁所有,谁付出谁受益”的改革思路,大力推进此项改革。

        “坚持问题导向抓改革,包括推进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改革、科技研发项目管理改革和科技研发平台管理改革等四项具体工作。”李殿勋表示。

        其中,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是最受关注的一项。在落实科技成果法人财产权的基础上,市科委将把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按不低于50%的比例,奖励给科研人员(团队),将科技成果作价份额按不低于20%的比例,奖励给科研人员(团队)和重要管理人员,上不封顶。

        “今年底前,我们将推进高校、院所至少完成100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性案例,为全市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做好示范。”李殿勋告诉记者,目前,我市有市属科研院所45家、高等学校70家,每家至少完成1项科技成果转化,全市就会有100个以上的示范性案例。

        对未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任务的高校、院所,2016年度,市级有关部门将暂停受理其市级科研项目申报、科研平台资助申请和科技进步奖评审推荐。

        同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改革将着眼于盘活规模庞大的专利、版权、商标等无形资产,强化金融对创新驱动的支撑作用。

        目前,市科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知识产权局正在研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改革方案,拟通过实施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执业保险、产权交易、收购储备、风险补偿等政策措施,推进知识产权资本化。

        科技研发项目管理改革将把市级科技研发项目分为公益类项目和市场类项目实施。其中,市场类属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特色个性技术研发项目,将改变政府科技投入方式,按照“自愿申报、认定奖励”的规则进行管理,根据创新绩效实行“后补助”奖励。

        除推进项目实施,这项改革还包括改造旧院所,建设新平台。据李殿勋分析,现有科研院所的改革重点是推进管理体制、法人治理结构和科研人员激励三项改革。新建的各类科技研发平台,则要充分对接市场需求,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主导等多种方式建设与运行,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搞服务:提供金融支撑 发展多层次的创业投资基金

        按照‘行动计划’确立的需求导向基本原则,我们将对接市场需求搞服务,推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科技成果交易服务、科技金融支撑服务和科技人才保障服务。”李殿勋说。

        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将针对过去科技资源分散、部分资源闲置、部门分割等问题,启动建设重庆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集聚全市科技人力、财力、物力和成果等资源,利用“互联网+”手段,为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开展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在线协同创新服务和资源数据综合应用服务。

        科技成果交易服务重点针对目前我市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弱、提供信息服务不够、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刚刚起步等现状,一是搭建交易平台,重点建设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一统多分”的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二是培育一批科技咨询、技术评估等科技中介机构;三是全面实施知识产权与技术交易服务的认证和激励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科技金融支撑服务包括构建股权、债权融资体系,支持直接上市融资,探索众筹融资试点,建立科技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将大力发展种子基金、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各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基金,建立覆盖企业成长全过程的资金链。

        “创业投资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殿勋表示,创业投资在为企业注入资金的同时,会根据企业情况,输入管理资源、优化治理结构、提升经营效益,为企业创造卓越的协同价值。

        为此,除了做大做强现有的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我市还拟用科技发展专项资金设立3亿元规模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天使投资,也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区县及产业园区利用自有资金与社会资本合作组建天使基金,重点扶持培育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同时设立创业种子基金,以公益参股和无息信用贷款方式,对创客创业给予资金支持。

        科技创新人才保障服务则针对目前全市高层次创新人才总量偏少、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等情况,通过完善创新人才分类评价等体制机制,为经济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造空间:依托“互联网+” 培育300个示范性众创空间

        据介绍,造空间包括造科技园区、造企业孵化器、造众创空间等,以此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造科技园区主要是推进多层次、多领域、多类型的科技园区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园区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李殿勋说,比如依托重庆高新区、北部新区等优质资源,积极申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现有的各类产业园区,择优重点培育一批市级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等。

        针对目前企业孵化器数量不够多、能力有待提升等现状,在造企业孵化器上,我市将通过重点培育区域标杆示范孵化器,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链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实现全市孵化器“”与“”的协调增长。

        “众创空间是当下的一个热词。其实,众创空间就是在现有的孵化器基础上,插上‘互联网+’和‘创投基金+’的翅膀。”李殿勋表示,“行动计划”中提到要打造1000个以上众创空间。

        为此,市科委将联合各区县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通过“互联网+”、“创投基金+”等服务模式创新,积极构建融合线上服务平台、线下孵化载体、创业辅导体系及技术与资本支撑等基本功能,且具有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等基本特征的众创空间,为广大创新创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以创新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

        预计到2016年底,全市将合力培育300个示范性众创空间,其中区县建设100个,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设100个,企业和行业组织等主体建设100个。

        “实际上,创新创业最大的依托空间还是发展环境,包括基础硬环境、发展软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在李殿勋看来,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司法保障创新、公共服务创新和社会治理创新,通过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促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