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学院多项措施加强专业建设

08.03.2017  21:02

 

重庆科技学院针对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紧密对接市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补短板、强供给,促使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贡献不断凸显。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找短板。 学校认真总结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五个“脱节”和五个“对接不紧密”问题,即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对接不紧密”;课程体系设置与岗位需求“脱节”,与职业标准“对接不紧密”;教学内容与生产工程实际“脱节”,与工作实际“对接不紧密”;教学方法组织与生产过程“脱节”,教与学“对接不紧密”;教育教学观念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脱节”,与时代需求“对接不紧密”。深入分析专业建设短板,盯住“痛点”下功夫。

二是立足产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 加强学科专业群建设,构建6大学科专业群,33个主干专业紧密对接市“6+1”支柱产业、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和5大服务贸易专项,以实现专业价值更大化;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改造传统专业,与市安监局、中兴通讯、纳德集团、中冶赛迪等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合作举办专业,实现专业“转型升级”;新专业设置实施“三个不准入”,即“被亮红牌的专业不准入,偏离学校发展规划与定位的专业不准入,偏离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不准入”。

      三是服务创新驱动,加强内涵建设。推进产教融合, 构建“五结合五重点”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应用型特色的课程体系,建立“大工程、全流程”“多层次、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基础实验、校内综合实践、校外顶岗实习、创新创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对接职业标准, 要求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均需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校企共同开发面向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的课程,实行外聘行业企业教师授课。 着眼现场工程实际, 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开发3000余个实验教学项目,实践教学占专业总课时数近30%;推进毕业设计真题真做,近三届毕业生毕业设计来源于工程、社会实际的比例近60%;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每年划拨500万“双创”专项经费,大力实施“万千百十工程”。 结合 社会需求 形成从专业设置与建设到课程教学实施和学习指导的系列标准。 围绕产出导向 形成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的课程教学和考核评价方式。